颜回是孔子弟子里面学问与道德的代表,《颜渊》篇是仁的思想在实践中的不同层面的运用;子路是孔子弟子里面行动的代表,《子路》篇则是讨论政治与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如何归于仁、归于道。
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篇一开始就问政,与《为政》篇不同,《为政篇》一开始讲德,“譬如北辰,众星拱之”。上下二半部《论语》,侧重点不同,上半部讲“理”,下半部讲“行”。
13•1指出要有勤勉的精神,就是先要有敬业的心,对事情负责任;管理政务,一定是很劳累的。
13•2要善于分工,做好组织结构 ,再选举运用合适人才;
13•3名正才言顺,就是职责、才能与职位要相符合,才能把政务处理好。在这里批评子路太野,一个组织,权限与职责这些底层逻辑不做好,名份不确认,组织做不好的。
13•4为政的要点是人才,要善于授权,而不是自己什么都要干;
13•5理论的知识,如果不使用是没有用的,用政就是不断运用知识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