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简说老子话写作40:有生于无

简说老子话写作40:有生于无

作者: 樊荣强 | 来源:发表于2024-09-22 11:36 被阅读0次

文/樊荣强

【老子·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读《道德经》特别考验一个人的悟性和理解力。与《论语》比较起来,《道德经》更加烧脑,一则老子的观点比孔子的观点深奥,二则《道德经》的文言文比《论语》更加简洁。

因此,读《道德经》,对很多人来讲近乎猜谜。而比猜谜更麻烦的是,平常的猜谜,谜底几乎都是唯一的。而读《道德经》这样的猜谜,没有唯一的谜底,每个猜谜者都有自己的答案,五花八门,谁也说服不了谁。

就本章而言,短短的21个字,究竟在表达什么意思呢?我看过好几个版本的翻译,各自的理解均有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

且看这个翻译:

相反,是道的运动所在。柔弱,是道的力量所在。天下万物都生于实有,实有出自虚无。

这个翻译姑且不论它究竟是否符合老子的原意,恐怕字面意思都没几个人能够真正的理解。这个翻译等于没有翻译,还不如我们拿着老子的原文自己琢磨。

再看一个翻译:

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它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天下的万物都是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而看得见的有形质却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这个翻译看上去稍微浅显易懂一点,但是依然会让许多人感觉一头雾水。

我也不妨来猜一回谜语:

矛盾对立的双方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而弱的一方,即次要的、被动的、低级的甚至无用的一方,才起着根本的作用。因此,表面上,天下万物都是由看得见实体演变而来,实质上,实体却产生于看不见的虚无。

当然我这个翻译,也需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说“有生于无”呢?请注意,无中生有这个成语就来源于这里。实体与虚无是一个矛盾体,比较而言,实体是强的一方,虚无是弱的一方。实体产生于虚无,这也体现了老子前边所讲的“弱者道之用”,也就是弱的一方在事物的发展过程当中起着根本的作用。

怎么解释“弱者道之用”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君与民的关系。君与民,谁强谁弱?当然是君强民弱。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要强调民贵君轻呢?为什么当代一位伟人也讲“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呢?原因就在于“弱者道之用”,弱的一方起着根本的作用,这是宇宙间的基本规律。

另外,再补充一个“弱者道之用”的通俗的例子——短板效应。所谓短板效应,指一个水桶无论有多高,它盛水的高度取决于其中最短的那块木板。在这里,短板就是弱者,它对于木桶盛水多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结合“有生于无”这四个字来说一说写作的问题。古今中外的所有文章,其创作完成并且发表,都是一个有生于无的过程。

把文章汇集印刷成实体的书,它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实体的书重要吗?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无”,这个“无”就是看不见的作者的思想。

一本书的伟大之处,不在于纸张、油墨和包装,而在于潜藏于文字之中,甚至是未成文之前飘荡在作者大脑中的伟大思想——这就是所谓“弱者道之用”。

相关文章

  • 赵玖的“东方精神”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道德经》当中,老子就讲述了有和无的辩证关系,老子说:“天地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就...

  • “无”即是“有”

    倾听之后的回响 “无”即是“有”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教师成长...

  • 简说老子话写作11:无即有用

    文/樊荣强 《道德经》第11章原文: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

  • 散译《老子》40 有生于无

    原文:“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向反面转化的为道推动的结果;逐渐软弱...

  • 家庭教育兵法--无中生有

    本计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道德经》第40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揭示了万物中:有与无相互依存、相...

  • 道德经·第40/81章 - 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40/81章 - 有生于无 春秋时期 · 老子 【原文】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

  • 简说老子话写作08:上善若水

    简说老子话写作08:上善若水 文/樊荣强 《道德经》原文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 简说老子话写作00:解题

    文/樊荣强 老子这个人,在我心目中是一个超级牛人。一辈子就写了5000多字的一本小书,甚至只能算一篇文章,就扬名立...

  • 少即是多

    中国画的留白 《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留白是无,于是生出许多的有,有空间,有境界,有无限的想象...

  • 《玄门散识》教义卷☯“无”

    老子认为,“道”无形、无名、无声、无色、无极,但却化生万物,没有穷尽,所以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的“无”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说老子话写作40:有生于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nt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