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中,提到一个观点:从外界刺激到人的响应之间并非有固定的路线,相反中间就是人的选择,我们的理性和习惯可以给我们不同的选择:同一件事,有人开心,有人不开心。你可以选择开心,也可以选择不开心。不开心并非唯一的答案。据此,该书中提出了要积极主动的习惯。
结合自己阅读《瞬变》一书的心得,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基于人脑行为的二元模型——象与骑象人模型,我认为人天生都是情绪化的,可能不同的个体对事物表现出来的情绪不同,有兴奋有紧张、有积极有消极,这些都是感性的大象的能力。应该说遇到超过个体认知范围的事物,消极情绪往往会占主导地位,包括怒、悲、失落、哭等等。这时的骑象人能做什么?
2
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能意识到自己的二元性,可能的结果是你不断的反省自己行为的不足,渐渐地当出现情绪问题时,骑象人的意识就会出现主动行动——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另一种解读。
有个词叫不能自拔,描述了一个丧失了骑象人能力、任由大象乱走的情况。有个词叫坚毅,描述了骑象人力量的强大。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处于两个极端之间,渴望得到坚毅的品质,戒掉沉迷的品质。人们在部分时间、部分场合下表现得坚毅,在另一些情景下表现得沉迷。
因此,环境场或者组织场对于影响改变有重要作用。
组织行为学建立了有关组织的行为的理论体系,发现在组织中人由于所处的环境场和身份角色的不同,进而表现出与个体完全不同的行为。社会或群体的制度环境与物理环境对人的行为有明显的影响。最简单的例子是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下,人们就会按照既有规则来行动,而不是个体的任性行动。过马路、乘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等等。
那么,能否自己把自己看成是一个组织,利用组织的规律来改变自己的行为?事实上,家庭、工作都是已有的组织,人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也就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个正在训斥孩子的妈妈接到老师的电话,马上就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这表明组织中人的角色会令人产生相应的行为。
这就需要进一步学习管理学中关于组织中人的角色的研究,然后自己设计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组织,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注意,目标是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积极主动,从独立型变为互赖型的模式。
此外,还要审视自己的现有角色,从角色责任入手来看自己的行为是否有效。我们都是有缺点的人,通过学习关系处理方面的知识,改善自己所扮演角色的满意程度,就能提升自己的内心中的成就感,进而对骑象人产生方向感和意义感,给大象以正面的引导,从而建立起好的习惯,长期的、彻底的改变行为。
3
通过逻辑有些混乱的分析,可以抽出其中的主线得出结论:
-
组织中的角色不同,行为不同。加入组织,人会因角色而产生新的外部动力,变得积极主动。
-
组织会赋予成员意义感和方向感。骑象人需要有方向感和意义感。
-
处理好关系,能够提升成员的成就感。正面的引导和奖励机制,能够加强大象的行动动力。
这些结论从环境(组织环境与物理环境)、骑象人、大象三个方面提炼了行为的逻辑与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