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工作生活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作者: 燕燕于飞_ | 来源:发表于2019-07-04 20:08 被阅读0次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小说面面观 》读后感

    《小说面面观》的作者福斯特绝对是一个语言高手,你看他笔下的那些文字,像极了一个个小木偶,他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想怎样摆弄那些文字就怎样摆弄,谁能说个“不”呢!也许福斯特本人是太狂傲了吧,他似乎以上帝的视角俯视人间,别说一个个小兵崽子(语素),也别说你千乘之国(文章),更别说你“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股肱之臣(小说家们),就是皇帝老儿(亚里士多德建立的小说三段论:发展、高潮、结局)也得好好审视调教一下呢!

    不过,作为读者,我却很喜欢他,霸道也是有实力的,视角独特不说,根基绝对深厚 。我读的外国小说不多,这样恣肆的思想,这样广泛的视野,对于阅读狭窄的我来说,这本书实在是“啃”下来的。所以避免不了囫囵吞枣,也可能消化不良。但是,营养绝对够我这个草根教师用的。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有的作家太惯于煽情,让你觉得像是浸在了猪油里一样;有的作家又太理性,让你不免枯燥得没有了春天。这个福斯特就全然不是这样的。

    “月色与雪色之间,你是第三种绝色”。请允许我这样评价他吧。

    他是冷峻的。“真正的学识是不可言传的,真正的学者更是凤毛麟角”“书是一定要读的,唯其如此,方能搞明白它们到底有些什么东西,有些野蛮部落时兴吃书,不过对西方世界来说,阅读时消化它们的唯一途径。读者必须一个人坐下来跟作者较劲儿,而伪学者却不肯下这个苦功。”福斯特针对的是一些批评家把“太多小屋(质量不高的书)认作了大厦(值得阅读的名篇)”,他批评这些不认真的行业态度,语言犀利,不留情面。

    当今很多读者读书确实受评论的影响,比如豆瓣书评、微信读书,一本书受欢迎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它的阅读量,人们也思维惯式地认为拥有读者越多,书的精神质量也一定高。但完全是这样吗?我的社交圈子告诉我,大多数读者不知道自己要读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喜欢读什么,潮流流行什么就读什么;还有的读者,有自己可选择的一类读书方向,但是由于学识有限,只能参看媒体的评价、出版商的宣传,往往把小小的华屋当做宏伟的大厦。比如前些日子引爆朋友圈的叶开的一篇文章《中小学语文教师百分之九十都应该回炉》中提到的一个现象: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就被许多老师当做了“宏伟的大厦”。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曲高和寡,伟大的作品也只有等待伟大的读者了。所以评论家的评论是需要严谨的,福斯特的态度是对读者的负责。

    那么读者自身就不需要努力吗?我很赞赏梭罗的观点。他说:“最崇高的书面文字,就像布满繁星的苍穹隐在浮云的背后一样。星星就在那里,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去研读它们。”,他还说:“好好读书,就是说,以真正的精神读真正的书,是一项崇高的活动,会比被它同时代的习俗所推崇的任何一项活动都更需要读者竭尽心力。读者需要的训练是运动员经受的那种训练,几乎要必生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读书时要像写书是那样慎重和克制,”应该说,一个合格的读者是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的,而且也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有这种共识的绝不止梭罗一人,艾德勒、范多伦就总结了阅读的层次和方法: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我国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倡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相结合的阅读方法。

    福斯特写作本书的目的也大致如此吧。我们该如何阅读小说呢?这种文体对读者有何要求呢?

    先来看看小说的定义。小说,就是具有一定长度、篇幅不确定的散文体虚构作品。这和我们平时对小说的定义并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小说这种文体对读者的要求。

    小说的基本层面是故事。故事就是对依时序安排的一系列事件的叙述。好的小说既能叙述时间中的生活也能体现由价值衡量的生活。读者对待故事的态度将决定他在阅读上的获得。而葆有对故事的好奇可以让您在小说中常读常新。

    小说的主要功能是为了通过作者笔下的人物的生、吃、睡、爱、死表现梦想、激情、欢愉、哀伤、内省等人性特质。小说中的人物和现实之人在“生、吃、睡、爱、死”等方面是不同的。小说人物“通常来也有自,去也有自,几乎可以不吃不睡,不知疲倦不屈不挠地孜孜于各种人际关系。”内心的隐秘生活清晰可见,“因为他的创造者和讲述者是一个人。”他是否真实并不取决于他是否跟我们读者相似,而是取决于他是否令我们读者信服。

    为了处理好人物跟情节、道德、其他人物以及跟整体气氛的关系,小说家会采用两种策略。第一种策略是采用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相协调的方法。第二种则是采用合适的视角。卢伯克将其概括为旁观者的视角、全知全能的视角、某一人物的视角、介于这些视角之间的某种态度。福斯特认为视角的转换会让故事更令人信服。人物诉诸的是读者的人之常情和价值观。

    小说的情节也是对事件的叙述,但是因果关系要成立 。我们传统意义上将情节概括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福斯特认为,小说中的人物众多,三段论意义上的情节可能很难把一部小说的情节说明白。人物要有助于情节的发展,戏剧中必须这么做,而在小说中情节和人物是互相战斗的。完美的作品当然是在展现人物个性的同时让情节胜出;但是何其难也!作者认为,好的小说绝不是让人物总是向情节妥协,在合适的时刻人物也要发挥他们该发挥的作用。情节的庞大,与它本身的因果关系要求读者既要有脑子又要有记性。

    幻想小说是我的短板。我儿子爱读《哈利波特》,可我却读不下去。读了《小说面面观》之后,我找到了原因。“幻想需要我们付出额外的代价”,这代价便是认同小说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

    小说中的预言,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我认为,福斯特所说的“预言”也就是作品中的衡量价值的生活那一部分寄寓的作者的复杂的思想,也就是福斯特所说的“信仰”。“预言”要求读者心存谦卑。我想的是,伟大的作品确实需要知音,谦卑之心不是哪一个读者都能拥有的。

    为了追求美。小说家精心设计模式和节奏。模式有沙漏和长链队形模式。模式再美,也不能牺牲鲜活的素材。小说的节奏也就是文本特有的步调和韵律。好的节奏可以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福斯特极力推崇的《战争与和平》已然做到了这一点。

    这部书,我是踮起脚尖读的。我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听到了汹涌着大海的波涛。当狭小的你被博大的智慧包围,直面站立,以最年轻的心态去倾听、最睿智的头脑去加工,这就是强大。

    这篇读后感因为工作的缘故,中间停了一下,后面的部分总也找不到“节奏” ,却也力图把它记完整。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本绝对烧脑的小说理论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rdh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