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中医这两年,我认为的中医不单单是中药,也不是只关乎治病。不管是中医知识,还是学习中医知识的人,很多我学到的或是接触的中医人,我认为他们无论在药理病理,抑或在生活中也是颇有味道的。
似乎学习中医,就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懂古食、懂古经、懂易经八卦、懂古人的生活,才能更好的参透其中的道理。甚至我发现不少学中医的朋友有些共同的“小癖好”,爱把手机字体调成繁体字、爱古书籍排版的顺序、爱研究奇门遁甲玄学,心性上更是佛性。
所以我想今后我会在一个爱好者的角度,将更多中医和传统文化以更生活化的角度分享。吃肯定是我最擅长的,但不仅仅的是吃的。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一人一膳
这位朋友问我对于刚入门学习中医,有什么书籍推荐?我们既然不是专业的医学生,如果看科班书籍难免会枯燥。
所以我推荐我自己前段时间刚看完的,准备二刷的一本书《饮食滋味》,我当时看完这本书,只觉得哇哇哇,神奇!!!原来古人吃个饭这么有智慧,一餐一饭都是有讲究,并且这种讲究延续几千年到现在,只是我们不自知。如果你是吃货更是要看看,吃也是如此有文化。
还推荐一部纪录片《本草中国》(爱奇艺播放),它同样是将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用文字、视频的形式展现出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光是旁白君的台词足以让你感动,再配以本草传承人肩负的责任和执念,看不哭你找我。我词穷,看完就是感动!钦佩!牛逼!(捶桌子推荐!!!)
图·《本草中国》截图
感觉可以分享太多太多,那么今天先从我所看到的古人“吃”的文化说起(吃我的天生技能)。
"膳","食"和"饮"在古人生活中是置于极其重要地位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关于饮食器具和食物,从出土文物到时下生活,都可见一斑。而关于饮食的字词在汉语中就更加占据极其重要的比例。如饮食严格被视为"礼"的一部分。
图·“九鼎八簋”
鼎,最早是古代用于烹煮食物的器具;
簋,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双耳。
商周天子陪葬讲究“九鼎八簋”,意思是给他们用的食器都是定制的,这是中央政权的象征。
中国地处的气候多样,四季分明,地域广阔,民族交流密切多样,故而孕育了古人食材丰富多样,调料层次立体,炊具纷繁复杂,宰杀技艺及刀法纷繁精湛。
食物还要讲究出产的时间、食用的时间和食用的量,这叫饮食有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域食物本性也是不同。
所以讲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谓科学养生就是在适当的地点、时间,吃适合自己的食物。提倡吃当季时令菜,和根据自己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物。
厨子上自古就有庖丁(易牙更是顶级厨师),宫廷中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做“御膳茶房”。
我们在很多宫廷剧中经常听到膳食、用膳、药膳,那么什么叫膳?膳是中国饮食文化中最初的用餐形式——分餐制。真正的膳应该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份、地位,还有体质,为每个人度身定制的饭菜。
之前看很多日漫或是日剧里,就有很多吃饭的镜头。每个人面前放着一碗米饭、一碗酱汤、一碟小菜、几条鱼干等······这一份就是一膳。
---文参考《饮食滋味》第一章
图·《蜡笔小新》剧照
图·《小森林》剧照
在中国古代给皇帝制定膳的人叫食医(古代有食医,疡医,有疾医,分工非常明确)。
《周礼·天官·食医》:“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
图·《延禧攻略》剧照
食医掌管宫廷饮食滋味温凉及分量调配的医官,相当于食疗养生师,专门给皇帝和其家人定制合适他们的营养套餐方案,而已这个方案完全以保健为目的。讲究五味与季节的搭配,可见两千年多前古人对饮食养生的重视。
图·古人宴食
一人一膳
有很多朋友养生总是看别人说什么吃什么好,各种营养素,各种五谷一锅炖吃了就是好。
其实身体是最忠诚的,你喜欢吃什么,你什么时候想吃什么就是身体给你最可靠的信息。何为食?那是每天都可以吃的,那是一种享受啊,既然吃的那么遭罪,身体是诚实的讨厌它。我是一个靠本能活着的人,让我不高兴的食物我真的会放弃。
中医营养学是以人为本,每个人适合吃的都是有差异性的,了解食物本性的基础上,做一些顺应自然之道的事情。选择合理的“膳食",为自己度身定制的完美食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