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个朋友生日,几个老同学聚了一下,中间免不了交谈现在的状况。
其中大多都是在打趣,像是这样:
周末我去你学校,给我安排安排?
没问题,想去哪你直接说,包安排满意。
虽说是打趣,可从中还是多多少少能听出大家的生活状态及方式。
我觉得我们上的好像不是一种大学……
不止这些。就在昨天,几个初中同学约着出来玩了下更加重了我心里的疑惑。
我们都是高中毕业后买的新手机,这才刚一个学期,居然有四个人换了新手机。嗯,全是苹果。
我真的很诧异,靠着平时的生活费是绝对不能攒下一部苹果8来的。而他们接下来的话给了我解释。
A:不知道我的花呗得还到什么时候。
B:我的手机摔了,这可是正当理由,可以和家里要钱再买一个!
C:当然是分期啊。
D:觉得还是苹果系统好用。
在此我不好评论些什么,但让我想起了之前的一个新闻。一女大学生因为舍友的生活费高一点,便对母亲大喊:“一个月生活费才1500,你想饿死我么?”
我觉得只是维持生活的话,1500真的足够了吧。
我身边不乏这一类人:身上穿的都是名牌、平时也比较大方,很体面。但是每到每个月的某一天都满脸愁绪。
我在想,真的有必要用蚂蚁花呗去买一双几千块的乔丹,去买那些名牌化妆品么?
可能曾经的我觉得有必要吧。原来我也会为了一个喜欢的东西去向家长索要,即使明知它可能是家长一两周的收入。看到喜欢的衣服,省吃俭用也要买下来。
虽然也会心疼,但看到那些牌子的标志还是会觉得开心。
现在我知道了,原来我买的不是物品,是logo,是符号。
来到大学的宿舍生活中,即使是男生也开始谈论起穿着来,经常会有这种情况:
哎,你这卫衣真好看,哪买的?
89包邮,发你链接?
衣服也不再仅限于某几个牌子 ,而是越来越偏于朴素简单。我也逐渐想开一些困惑,人的自信不是靠名牌堆出来的,是自己活出来的。
最近的一次光棍节,我的购物车里只有三件东西,但我只买了两件:一双袜子,一个手机壳。至于另一件,是双詹姆斯15
本来已经做好吃土的准备了,但前一天晚上又想了想,要是它不是詹姆斯的签名鞋,我还会买它么?
说实话,鞋真的不算特别漂亮,或许我看上的是它所谓的“名头”和它所带给我的虚荣心吧。
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做的决定绝对是正确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和爸妈要钱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每次和家长打电话时总会被嘱咐对自己好一点,想吃什么就吃,别不舍得花钱。但每想给家里买点东西时却总会被拒绝,拒绝的很干脆。
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了?
我们想要的实在是太多了,欲望是永远也填不满的。
凭什么我们的欲望要父母给我们买单?是完全没道理的。我觉得拿着自己赚的钱在小饭馆里比刷着父母的卡在大酒店里吃饭吃的开心、吃的安心。
背着LV,穿着爱马仕就叫做精致?
我认为精致最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的思想,一种对生活充满希望,不苟同的态度。
1500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足够了。如果想要的更多,那就靠自己去实现它。
一个月1500,我真的饿不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