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朋友聊起离职,原因是领导不太信任自己,没有被尊重。很惊讶已经服务3年的公司怎么此刻才有不被信任的感觉。后来朋友提到是因为新换了一个领导,之前的领导是相对比较授权和信任,现任虽表面很授权安排一些重要的项目,但是后来才发现每一次安排的工作,背后都安排了另外1个人跟进,有种自己被利用的感觉,而不是一个团队踏踏实实团队目标互相扶持前进。也经常性发生一些突然状况的时候,不是先了解事实的真相是什么,就劈头盖脸先把下面的人骂一顿,撇清自己的领导责任。
因为是多年的朋友,忍不住的笑话她幼稚,我跟她说:你只看到领导不信任你,你有没有发现自己也是不太相信别人呢?
比如经常会抱怨担心下面的人做的东西达不到效果,自己就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去盯,甚至大部分工作都压在自己的手上做,累的前胸贴后背。
比如也经常提到父母生病的时候,不听自己的安排或建议去医院看病,因此每次都大吵一架。
比如也会经常抱怨自己的男朋友是生活不能自理的中国式巨婴。
这跟领导的行为有区别么?都想被TA信任,但都不信TA,我们总是习惯性的用自己的动机去衡量别人的行为,用动机衡量自己。
史蒂芬M.R柯维所写的《信任的速度》中提到的一个被父亲史蒂文.R.柯维信任的《绿草茵茵,干干净净》故事,作者7岁的时候父亲希望他能负责照料院子,将院子变成‘绿草茵茵,干干净净’
父亲指着隔壁邻居的草坪说出绿的标准并告知除了刷漆以外任何方式由作者自由选择,目的就是变绿。另外父亲还带着作者拿袋子清理草坪的纸片等杂物,并告诉他干净的标准。
同时制定了每周一此一起在院子里走2圈进行结果验收,这样作者可以告诉父亲进展情况,过程中可提出任何帮助,父亲都会提供支持。
最后父亲郑重的告诉作者“当你接手这个工作以后,我就不再做了。这就是你的工作,你是自己的老板,你要鉴定自己的工作这就叫责任,责任的含义是'工作加信任’,我相信你可以胜任并做好这个工作。”
四五天后,MR柯维什么都没做,还邀请了邻居一起烧烤,把草坪弄得一片狼藉。心想父亲肯定会批评自己并接管工作,可自己又不想破坏和父亲之间的协议。
终于但到了验收的时间,忐忑的和父亲一起走进院子,发现草坪“既不绿草茵茵也不干干净净”,而是又黄又乱。自己便哭起来埋怨活太难干。
父亲说:难干在哪里呢?你还没什么都没干呢?”思考一会然后问“需要帮忙吗”
MR柯维想起提供帮助也是协议的内容,似乎看到了希望曙光并回到需要
父亲问:那你需要我帮忙做些什么呢?
MR柯维看了下院子说希望父亲能帮忙一起收拾垃圾,父亲答应并按照MR柯维的要求将垃圾收起来了,从此以后MR柯维对院子就负起责任,并将保持院子的绿草茵茵,干干净净。
作为7岁的孩子,不清楚什么尽职精神和双赢协议,也不关心金钱和地位,唯一能够激励自己的是父亲的信任,因为不想辜负信任,所以有能力的承担起责任。
史蒂芬M.R柯维“绿草茵茵,干干净净”的故事是一个典型被听见、被信任而被激励的故事。
聆听蜗牛,迅速与他人建立信任关系的模型,非常适合职场领导与下属建立信任,也是教练型领导核心能力之一。
一、让对方开口说
万能的套路模板:“最近怎么样?”/“项目进展的怎么样?”,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知道对方的一些情景进行相应的修改。万能的套路句最大的好处就是破解尴尬,就犹如中国见面就问"吃了么?"外国人就问:"How is going?",这个时候对方多少礼貌性会说一点。
二、让对方多说一点
问完套路模板之后,有人会滔滔不绝主动的分享,有人则会敷衍的回应还行或还好。瞬间陷入2秒尴尬,要想破解尴尬,只要保持好奇的发出邀请即可:我很感兴趣/好奇,愿不愿意/能否多分享一些关于这个项目?
三、让对方被听到,扼要复述
当对方愿意分享的时候,要让对方觉得自己所说的是被听到的,对方才更愿意多说一些。简单的做法比如听到对方的“关键词”,并扼要复述出来,甚至可以问“为什么'XXX'对你来说这么看重呢?"。
如何听到对方的关键词呢?对方重复频率比较高的词,或者当对方说这个词的时候表情和声音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的时候说错的词往往是对方比较关注或者是潜意识的东西。
五、让对方说不停
在对话中持续的去听对方并进行开放式问题发问,与对方的就很容易建立信任进入深层次对话,并且也会发现对方愿意跟你说真心话,也就是可能最开始的表面抱怨,到最后抛出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和解决。
聆听蜗牛只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真正要取得别人的信任,我非常认可史蒂芬M.R柯维中提到的四个核心要素: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言行一致诚实的人,其次动机是正的,同时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最后要有一个好的成果。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信任”一词变成心灵鸡汤范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