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兽归山,头疼的何止是只有作业。孩子很忙,忙着和其他小家伙们开局,聊天,刷视频。妈妈做的饭呀,可算是被晾到了一边。刚盛的饭,是热的,颜色好看的。可是孩子呢!一边答应着妈妈吃饭,一边抱着手机还在这边聚精会神。游戏间歇了,朝自己的嘴里扒拉两口。这饭也就吃的长了。战线拉的太长,其他人都吃过了,就剩这个祖宗没吃完。看着有点凉了,好心的妈妈会关心孩子:“别吃了,等着我给你加热一下。”孩子嗯了一声,还是聚精会神着。不过等着刷碗的母亲呀!
如果是还吃的话,这至少还是好的。不过倘若不合孩子胃口的,那可就只能剩了。孩子一看做的饭菜不是自己想要的了,就直接视而不见了。妈妈做的饭菜呀,辛辛苦苦是自己的,解决它们的还是自己的。关心孩子的母亲呀,看到孩子不吃,心里面想着孩子,又怎能不管他们呢?要求,劝说,商量,生气。孩子,你一定要吃一点!就这样妈妈与孩子之间的情绪就开始硝烟弥漫了起来。
站在旁边想想,吃饭还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了,逼着吃饭也就没了意思。孩子不愿吃,肯定是他们不饿,饿的话吃饭时比兔子跑得都快。而母亲劝说孩子吃饭,出于好心,出于对孩子的爱。可是这种过度的操心,反而加剧了俩人之间的情绪。这不是母亲希望看到的,却每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
现在良好的生活条件,家里面一般是不缺少孩子吃喝的。孩子不感到饿,有时也实属正常。如果母亲觉得孩子会饿的话,自己可以为他们准备一点吃的东西,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倘若不放心,可以提醒下他们就行。始于爱,那就让孩子感受到爱即可。
不过吃饭了,就应该培养孩子做点啥。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孩子长时间的看手机,也可以让他们参加家务劳动,减轻家长的负担。多个帮手,多点力。择个菜,刷个碗,孩子也是可以做的。在做的活动中,增强他们的参与感,这饭吃着也有意义一点。
书上说经常不吃饭,吃那些没有营养的东西,孩子的体质会下降。如果孩子饿了就想着寻一点零食吃的话,家长大可自己少买一点零食放在家里。没了那么多零食,孩子自然也就偏向家里的饭菜了。倘若家里零食过多,增加家庭经济负担不说,不也是孩子可以不吃饭的依仗吗?所以这样一想,似乎让孩子爱吃零食不吃饭的推手似乎还是家长们自己呢?
吃饭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家庭温暖,和谐的一种提现。让爱在饭桌上得以呈现,而不是在饭桌上的你情我不愿。如果孩子不愿意吃饭了,减少自己与孩子的争吵,自己多想想,与其多些舌战,还不如自己多去冷静冷静,想想孩子为什么这样,如何劝说孩子好好吃饭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