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天空阴沉,阴雨连绵。如果出现在题目当中就是:开篇用天气来渲染悲凉的气氛,为主人公悲惨的命运埋下伏笔。
我不是药王的热播,让各个大号也写了很多版本的影评和感悟,随着一起发出的还有不少人搜罗的很多天价药。
越看越觉得生命脆弱到不堪一击,越看越觉得后怕,一身冷汗,因为在重大疾病的面前除了一天几万元的开支,更有那无穷的痛苦需要承受,想想很是后怕。
今天有一篇又是关于这种热度话题的文章,让我感触良多,并不是文词多么优美,也不是说故事情节多么感人,而是一个每个人或许都会碰到的问题,而且几乎没有标准答案和解决方式。
你可能会问,难道比问老公:我和你妈同时掉进水里,你救谁还难吗?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来,网上也有很多教科书版的标准答案,可供求生欲强的人参考。但是今天这个问题,会让人人自危。
从80后开始大多是独生子女了,孩子有出息是所有父母的愿望,甚至是成为父母炫耀的工具。经常听到邻居自豪的说,我儿子是考在了美国名牌大学,博士毕业就被多么牛逼的公司给录取了,他现在在美国赚美金,我承认这确实是给老人挣了光。
当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了比较不错的安置之后,那么留守老人怎么办呢?老人并不习惯跟在儿女身边生活,不喜欢大城市的拘谨,不喜欢国外语言不通像个哑巴的日子。但是孩子除了经常给父母汇钱之外,貌似没有别的办法去完美的解决这个事情。
总结下来,事情就变成了两难的境地。父母不喜欢儿女的生活环境不愿意过来,但是子女又不能放弃工作,回农村照顾父母。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当家里人都在催着大姐生二胎的时候,大姐夫说:孩子大了,早晚要离开我们的怀抱去拼搏,我就是有10个孩子也不能都放在身边啊,他们有走出去,追寻自己生活的权利。我们本以为大外甥读高中之后大姐自己在家会孤单,但是大姐夫这一番话成功说服了我们。
很多人,一年只有过年的时候回一次家。也经常有报道,老人自己死在家里过了好几天才发现。电话里的父母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让儿女不要担心自己。很多时候的他们都是将就,也把孤独变成了习惯。
其实,错的不是儿女。谁都没资格去责备一个摆脱农村、走向城市的儿女,那是不可逆转的滚滚红尘,那道无法跨越的城乡差异的鸿沟,最终会将儿女与父母分离开来,可能隔着千山,隔着万水,最后也隔着阴阳。
这跟那个:放下砖我就养不起你,搬起砖我就没法抱你。是一样的道理,只是在于权衡。
最后讲一个故事吧:
神创世第一天,神创造了一头牛,对牛说:“你要整天在田里替农夫耕田,供应牛奶给人类饮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吃草。我给你五十年的寿命。”牛抗议:“我这么辛苦,还只能吃草,我只要二十年寿命,余下的还给你。”神答应了。
第二天,神创造了狗。神对狗说:“你要站在门口吠。你吃主人吃剩的东西。我给你二十年的寿命。”狗抗议:“整天坐在门口吠?我要十年好了,余下的还给你。”神答应了。
第三天,神创造了猴子。神跟猴子说:“你要娱乐人类,令他们欢笑。你要表演翻筋斗,而你只能吃香蕉。我给你二十年的寿命。”猴子抗议:“要引人发笑,表演杂技,还要翻筋斗,这么辛苦,我活十年好了。”神答应了。 第四天,神创造了人。神对人说:“你只需要睡觉、吃东西和玩耍,不用做任何事情,只需要尽情享受生命。我给你二十年的寿命。”人抗议:“这么好的生活只有二十年?”神没说话。人对神说:“这样吧。牛还了三十年给你,狗还了十年,猴子也还了十年,这些都给我好了。那我就能活到七十岁。”神答应了。
这就是为什么头二十年我们只需要吃饭、睡觉和玩耍,之后的三十年我们整天工作养家,接着的十年,我们退休了,整天留在家里,坐在门口旁边“吠”客人,最后的十年,我们表演杂耍来娱乐自己的孙儿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