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里,前辈们中有部分人是爱玩火铳的,他们有地道的农人,有教师,有工人。由相同的爱好,走到一起,常挑好日子去大山里打猎,各自带上一两条猎犬,背一杆黑亮的长杆火铳,斜挎包里有火药、铁沙、干粮及应急物品。一路几人沿羊肠小道入山,威武雄壮,如战士出征。他们是胜利的猎人,每次都有收获,几只麻灰的野兔或小型猫科动物,偶尔也有野猪被打倒,热热闹闹抬回村里。刘老是教师,他曾是军人,枪法在一队人马里是最好的,所以很多时候他都不缺席猎捕。
刘老年轻的时候在部队里过,当过很多年的兵,不知道什么级别,回村里就在中学当校长,还教书。他管理有一套军事化纪律,自己带头,没人敢违反,学生成绩也还好,只是那时学习气氛不浓,很多孩子读完初中便不再上学了。有调皮的孩子,他总用那粗壮的指头杵过去他们的头上,比爆栗还痛吧。孩子手摸头皮,抬头睁眼,泪盈珠润,再不敢放肆。吃过亏的小鬼头总是远远的躲着他,生怕被他那快如闪电的大手触到。刘老爱孩子更多,把外面的东西带给孩子们,一套新广播体操和课间大操歌曲都是由他传入的,为锻炼孩子们的身体而推广。新东西要教,要练,花去很多时间和精力。他当了半个体育老师,为孩子们领操,一做就是一个学期,天天坚持。这多少有军人的意志,精神可佳,大家都很佩服他。他不但教学,还有玩枪也从没放弃。
部队里打靶都是真枪实弹,村里不可能有,他们就玩火铳。用硫磺加上碳粉拌入铁沙,装进长管火铳,点火能打近十米的距离,散开来几平方,猎物常有中弹。加上他们凶猛的猎狗,枪响后穷追猛赶,没中弹都可能被围捕上。刘老对枪情有独钟,每当周末只要有好天气,准要约人上山里去转转,收获大小不在乎。他们要的是过程,与猎物的较量就如敌我双方的战争。在密林、草丛、灌木丛生中去寻找,发现,追踪猎物,靠蛛丝马迹般的细微痕迹及熟悉它们的生活规律才能把它们打败。猎取回,与大家享受着胜利的果实,谈笑古今。
每当夕阳西沉,那小河提上的小队人马由远及近,是几位老猎人身背长枪,倒挂着猎物,还有几只真诚的猎狗或前或后回村里头了。他们是胜利的勇士,收获了无尽的快乐,还有野味。这样的景象一直持续到刘老退休后多年。国家管理枪支和保护野生动物,把猎户家的枪都收走了。没有了枪的猎人也少了许多乐趣,就如同煮了饭没下饭的菜。野生动物在林子里还是有很多,但全靠猎狗也是很难追到几只的。有人在林子里下套,放铁夹子,这些对付小动物可以,大的就难逮上了。
刘老是军人,是教师,还是猎人,身份特殊。他是积极拥护国家的政策,收缴枪支也毫无怨言,并积极主动联系老友,做他们的思想工作,让工作顺利在村里开展。老农在村里收入低,一杆猎枪就要花费不少的钱。他知道农民日子难过,主动提出补偿,有价回收上交火铳,让猎人减少顾虑。刘老是真正有担当的人,大家都配合他,对他也很信任,猎枪在村里由兴到衰都由他在主导。很久以前村里就有两杆猎枪,但很少看到拿去打猎。自从刘老有了猎枪的,便进入了村里猎枪的鼎盛时期,有十几杆吧,常有五六人去大山里猎狩赶山,那是他们团结合作,愉快的日子。每次满载而归的猎物,说明大山里并不缺野兽。但政府怕枪支多了难管控,适时给他们泼下冷水,适可而止。让大家喘口气歇息一下,野生动物们自由去繁育,官员们不用整天提心吊胆 —— 害怕打枪走火伤及他人。
老刘放下猎枪,就再也没有过念想。最后,实在无趣,又同村里的老人玩起了字牌,纯娱乐的,也不赌钱。
![](https://img.haomeiwen.com/i22084492/08e7392228bfa46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