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性质:1895年结束的中日甲午海战是东亚历史进程的分水岭,正是因为中国的战败,中国失去了主导和影响东亚历史进程的最后一次机会(也就是说失去了主导和影响东亚历史进程的主导权)。中国从主导和影响东亚历史进程的主导国家彻底演变成了,为了活下去而进行长期困难的,带着挣扎性质的,在哪个人类历史转折阶段内“带着悲惨反抗色彩的中国历史演进进程(这个历史阶段也是自有中国历史以来最危险的一次,这个阶段是带有灭顶之灾性质的一次,与中国历史进程的所有的“困难阶段:例如宋、明两朝结束的历史小阶段”,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一次)。往后的历史发展是天佑中华,中华不但活了下来,而且活得还不错。
二、诱因: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有了与中国博亦的冲动。那么造成这种博亦冲动的诱因是中国在当时历史进程阶段一系列失误和失败(如1842年结束的中英战争,1858年结束的中俄冲突,1885结束的中法战争),直接诱发了日本潜藏在内心的想到中国大陆统治的这个“想法”(而为了实现这个“想法”,日本历史上也曾经尝试过几次)。
三、线索:中日甲午海战后的灾难,作为中国人是需要理智和理性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灾难,用道德这个层面一次次指责日本这个侵略者,不过是再次的一次次强调和一次次确认日本这个侵略者。还有中日甲午海战灾难的结果用统计学就可以完成的,从中国人这个角度出发远远不够。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需要在层层历史迷雾的的掩蔽下,找到和理顺日本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如何形成能给当时的中国造成这种灾难能力的线索?也就是说日本的能量是如何形成的?
线索一:当时中国一系列外部因素(从1840开始列强不断的入侵);
线索二:当时中国的内乱(战乱不断);
线索三: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运动(这是形成日本力量源的标志);
顺着当时的历史背景线索,日本看到了作为东亚大国与列强之间的差距(一切层面),日本果断的向西方学习(就像中国唐代时期的日本,全方位“有选择性的”学习)。日本文明的这个特点很独特,那就是“识别”和“有选择性的”学习(在这里特别强调“识别”)。
全世界有些国家的知识份子,会说日本没有原创文明(带着某种莫明其妙的优越感评价日本文明),但这是一种“没有意义的优越感”。只是体现某种程度上一种骄傲而已。
由于历史上的日本所处的地理环境,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日本人的视野,但这是日本所处地理环境造成的。但是随着全球日渐缩小地理距离,日本人的视野就变得开阔变得有些不一样了,日本就会在视野之内观察和“识别”各种文明,作为提高自身的参考。十九世纪是人类进程的转折阶段,日本在这个阶段“选择性的”学习西方文明(当时日本国家的口号就是:脱亚入欧)。日本“识别”和“有选择性的”学习参考样本,这才会形成日本能量,然后在中日甲午海战中,给当时的中国造成了“中国历史转折进程阶段的灾难”。
中日甲午海战的看法:日本的“识别”能力,是1895年结束的中日甲午海战的根本原因(无论战争结束之后日本的胜利或失败)。
随着日本“识别”和“有选择性的””学习后,日本能量的等级,在东亚和全世界得到了历史性的提高(甲午海战赔偿的收益,并不是决定日本后来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决定性的因素“当时和现在比日本有钱的国家各大洲能找到”,后来的日俄战争说明的这一点)
又及:原创说明不了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提醒:日本这个民族可怕就在于“识别”,而“识别”在某种程度而言就是另一种诚实(我不如你,我就向你学习,这就是一种向上的态度)。没有原创可以通过“识别”学习,在“识别”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这也是一种路径,通过这种路径,原创出现的概率就会大大提高。
V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