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
魏晋 ·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十几年前,曾有一次难忘的经历,去县城办事,行至半途,到了饭点,遂找了一家饭馆。农家小屋,依山而立,旁有水涧,山泉奔流而下,门前一块大坪,桌椅若干,小酌于水涧旁。清风拂过,竹叶漱漱,水声潺潺,一时神清气爽,疲惫尽消,不知奔波为何。
过了几年,又一段甚是逍遥的时光,恰旧事已了,新事未起。某日午后,于朋友处喝茶,无太多兴趣瞎聊,四处张望,忽然之间,不知拨动了哪根弦,瞅着对面墙上的《兰亭集序》起了劲。之前其实见过很多,桌上摆的、墙上挂的、纸质的、金属的,各种各样,儿时,懵懂中还临过贴,但却未曾真正读过,根本不识个中滋味。在那个下午,仿佛机缘成熟,芝麻开门,完全被带入了另一个时空。
兰亭偶感我们是散落在浩瀚宇宙、无限时空里的一粒微小尘埃,不由自主而来,终有一天,又将身不由己而去,这是宿命。只是,在这段长短莫测的旅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形形色色、差异万千的因缘,或顺或逆,或主流,或歧途,牵引着、推动着、裹挟着我们一段又一段的起承转合、喜怒哀乐。当我们沉迷在自己钟情的局中,或茶、或酒、打牌、运动、禅修、独处等,虽形式万千,不一而足,本质却是一样的,“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其致一也”。那份满足和喜悦,“欣于所遇,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是何等圆满!瞬间即是永恒,浑然不觉分分钟都在老去的事实,以及终将道别的真相。悟透这一层后,回头再看身边的众人,无论老小,莫分男女,但凡沉迷于所爱事物时,抛开高低胖瘦的形式差异,丢掉贵贱雅俗的价值评判,其实幸福近在咫尺,唯人自迷。就像朴树所唱的,“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答案”,生命的任一刻都可以是无比完满和幸福的,它是万,我们偶尔的邂逅与不期而遇,只是万里挑一,幸哉!
兰亭偶感由一点而触发,进而,用此真心,不拘于陈情旧事,“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对于生命的体悟即刻跳出个体局限,不再是洪荒孤儿,而能与古今中外、所有有趣而深情的灵魂结伴而行,相视一笑,莫逆于心。今日能越千年而上,与古人神交,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我今留文于此,他朝千年之后,又何尝不会有知音会然一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这尊肉身会速朽,然独一无二的神文,却能穿越时空而余音袅袅,唯等有心人不期而遇。生命之短暂渺小,与个中滋味之绵亘悠长,是如此鲜明而莫大的悲喜交加,岂不痛哉!
然则,痛就是唯一的归宿?《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埋在大树下给瑞德的那段话,“当你读到这里,一定已经走了很远,我希望,你不要放弃,再坚持一下”。我们在懵懂中开启人生,趟过怎样的千山万水,才遇到真诚的自己和一样干净的灵魂?只是相遇之时,亦明了宿命,终有一别。何其不易才得到,不甘心是常情,但若完全接受宇宙的安排,决然放下小我的执念,岂不释然!
“天地万物,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我本微如尘埃,何德何能强要绑定诸多外缘?“山间清风,水上明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放下之时,亦是拥抱之始,不复苦己累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