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兴起古镇的旅游,古镇全国的古镇建筑大同小异。

这次去的是铜陵的大通古镇,坐落在江边,想来从前必是红极一时的交通要道。
下午两点多到,除了刚刚下了两辆旅游大巴的游客,似乎看不见其他游客。

没有太阳的天空有些灰暗,江边的雾气显得更大些。失了棱角的木板,一块一块顺着石槽垒着,这是老式的门,会透风,小时候见过。
石砖灰白黄白,是斑驳的,整个街道给人一种萧条的安逸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家家户户门口都晒着小鱼干,小白条、小鲫鱼、大扁鱼…分门别类地晒着,晒得很规整,像一位个个小士兵。当然整条街都弥漫着腥臭味,并不浓烈,也不让人生厌。也有卖酱肉、咸肉、香肠、咸鸭的,一条一只的悬挂着。
巢湖也盛产,出门了,似乎总要带着东西回去,才显得没有才来这一趟。于是大都拎着或大或小的一包,以表明——我来过。
我呢,咸货是不可能买的。看到一家酱油茶干,黑乎乎的酱汤,咖啡黄的一小块,有些勾眼。尝一块,薄薄的,很板结,有些嚼劲。一点辣,一点咸,半点甜,嚼一嚼,满口香。牙齿就像一把小切刀,还得稍稍用力,“吱吱”牙齿与茶干相互摩擦的声音清晰可闻。原本单薄的小小的一块,成了碎渣渣,满满一口,茶干汤汁里复杂的香味,此刻完全呈现,细细嚼,满满咽,唇齿留香。
唉,买少了!
也有一位老人挑着担子要喝着,已经不记得他叫卖什么了,只是担心他那么一担要卖给谁呢?
老街还有一处卖家具的,看起来不高档,也想着谁来买呢?
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做秤的老爷爷,一看就是老匠人了。大秤小秤排排站,铜色秤盘在上,秤杆在下,像乐器,也像在时刻等待游客的检阅以及购买。
老爷爷带着老花镜,坐在小凳上,低着头,神情专注……我还是在想,现在都是电子秤,弹簧秤,这秤会卖给哪些人呢?

还有一位雕刻乌木的中年男人,他出品的是工艺品,应该有销路,如果开个直播,播放他的制作过程,说不定还来不及加工呢!

这大通古镇,果然街如其名。一条大道,一通到底。谨以此文,记录生活,大通古镇——我来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