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剪接的浪漫:一言不发,让你懂我

剪接的浪漫:一言不发,让你懂我

作者: 小棒在浮生浪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6-14 21:53 被阅读0次

    电影在被发明之初,与舞台和戏剧无法脱离,摄影机是固定的,通常拍摄的是一整个画面,平铺直叙,就像看舞台上的人表演一样,演员只能表达“现在”正在发生什么,观众也只能看到“现在”在发生什么。但是,随着导演们开始尝试从背面拍摄,甚至随意移动摄影机的位置,电影逐渐与舞台感剥离,人们发现用电影可以表达的状态,其实很多。

    —— 用电影剪接怎么说“然后”?

    用剪接来述说“然后”,最早是由美国宾州的埃德温·斯坦顿·波特在1903年实践的,当时他拍了一部影片,叫《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他先拍了外面,消防员开车到达,架梯子,爬上去,进入窗口,去救人。

    “然后”,就切换到了房间内部,展示里面的情况,观众看到晕倒的妇女,消防员进入房间。

    再“然后”,是消防员将妇女救出来,走出窗口。这样来叙述故事,使得人们不会只看到一个开头和结尾,故事更加连贯。

    为了便于理解,这里用《新警察故事》举下例子。大体情节是:电影的结局,阿祖输了,阿祖的爸爸来到现场,一直在骂阿祖,让他放下枪。阿祖的情绪就随着他爸爸的大声吼叫不断变化,他爸爸每吼一声,阿祖的情绪就加重一层,直到崩溃。

    设想如果没有这个逐渐崩溃的过程,没有这个“然后”的反馈,观众们就感受不到阿祖的情绪变化,也不好理解他为什么要借助警察的枪自杀了。

    —— 用电影剪接怎么说说“与此同时”?

    有时,电影不止想告诉你接下来发生了什么,还想说现在同时在发生什么。比如要考试了,你在家里偷摸打游戏,此时,你的爸妈正在上楼梯;你爸妈开始掏钥匙开门了,你听到声音慌乱地关机收拾桌掏出作业本。这种紧张的氛围,通过只看到你爸妈上楼梯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在1907年的时候,夏尔·百代选择了拴住的马和上楼梯的送货员,用彼此画面的反复切换来表达“与此同时”。

    马在吃东西,送货员正准备上楼。

    马在吃东西,送货员在上楼途中。

    马还在吃东西,送货员东西已经送到了。

    这让人们看到了两条同时延展的故事线,对于室内和室外发生的事都了然于胸。

    —— 用电影剪接怎么说“原来如此”?

    电影剪接里的“原来如此”类似于相声中的“抖包袱”,把一个点埋在了开始,并不急着解释,而是在之后的表演中说出某个点与之呼应,让人们听到之后能前后联系在一起,明白整件事是怎么回事,或笑或哭,这“包袱”就算抖成功了。相声里是通过“捧”和“逗”,电影则是通过剪接。

    D·W 格里菲斯拍的经典巨作《党同伐异》,讲述了巴比伦时代,耶稣时代,中世纪和他所处的年代四个时期的故事,各个时期用不同的色调。他选用的方式是,先讲第一个故事,跳到第二个故事,再过一会儿,跳到第一个故事刚才跳转的地方,通过不断反复的过程来告诉观众,截然不同的事件里面,其实有相同的人类特征在。

    去年年底上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里面也用了大量这样的剪接方式,使得人们看到最后才看到故事的全貌,才知道“原来如此”。

    比如影片开头的时候,明明是一个人他却要做两个人的饭。

    而到了影片结尾,观众发现,原来他并不是一个人,他还在地下室囚禁着一位女士。

    人们对拍电影的印象通常是和片场联系在一起,忙碌的摄影师,导演喊的那声“Action”,演员在现场的表演等等,因为拍电影么,拍了就结束了。然而事实上,一个电影最终的呈现效果,并不在片场完成,甚至大部分不在片场完成,是后期的电影剪接将分离的画面结合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并最终决定了大屏幕上的影像与效果。

    “然后”,“与此同时”,“原来如此”,是众多电影剪接方式中非常基础的技术,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电影的剪接技术已经非常丰富,导演们在拍摄的时候,也常会在一部电影中交叉使用不同的剪接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点。

    运用这些剪接方式,电影在给予观众更加完整的世界,如果没有这些剪接,观众会感觉到信息的缺失,好比我们只能一直看到人的后脑勺一样。管中窥豹,其实电影的“语言”从来就不只是有演员的台词,一部好的影片,并不会仅仅依靠演员的口述来完成故事推进,而是用每一个镜头的摆放,每一个角度,每一个画面去传递信息,去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剪接的浪漫:一言不发,让你懂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be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