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公平也就非时间莫属了,每个人只有24小时,不会因为你怎么样而比别人多出时间,相同的也不会因为你怎么样而比别人少时间,可仿佛时间总是在默默无声中消失。
当在感叹时间不经意间的流逝时,耳边总会响起王铮亮的那首歌《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生儿养女一辈子
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时间都去哪了
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柴米油盐半辈子
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
每年一到年底,总有人感叹道:一年又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过得可真快啊!
时间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悄悄流逝,不留下一丝痕迹,唯有那一成不变的,即陌生又熟悉画面:今年的我好像又遇到去年的自己,但又总是把“期望在未来遇到更好的自己”,“希望成为更好的自己”挂在嘴边。
信息碎片化,时间碎片化,生活像是被撕碎,最终由零零碎碎的小块拼图拼接而成,久而久之,我们本应该经营的时间好像总是抓不住,总觉得每天我该做些什么,但只要打开手机,就好像什么事都做不了了,手机就如黑洞一般在吸取我们宝贵的时间。
两年前看过一本书《奇特的一生》,一开始看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了,带着“怎样的一生会被誉为奇特”的好奇心看了这本书,该本书讲述的是柳比歇夫将自己一生用时间来计划,通过时间统计法对自己进行了研究和试验,每一天在各方面如写、读、听、思索等等,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干了些什么?而做这件事整整坚持了56年,而不是56天。
当时看完之后,我也“傻傻地”跟着照做了,每天24小时滴时不漏地记录。
过去记录的时间我实践了半个月,这都不到柳比歇夫先生记录的万分之一,我单单只是想培养自己的时间观念,当每天晚上下班回到家之后,我该如何有效利用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如何让自己有时间这个维度。
做时间统计法这件事,这是一件很无聊的事吗?显然不是。这件看起来无聊又枯燥的事可以解决什么问题?
建立敏感时间观念
找到时间黑洞
有效利用碎片时间
相信有很多人每天都在给自己安排各种事做,列各种清单,各种目标,例如一周至少花几个小时练瑜伽,跑步健身几个小时,阅读量以及阅读时间要达到多少,报了线上课赋能每天听课几个小时等等,而回到家或者决定去健身房的念头,总有各种原因、借口牢牢绑住自己要迈出去的脚,最终回头却发现,好像这些事只是为了“哄”自己心安而在心里面说给自己听。
懒惰、拖延症、焦躁,我相信是大部分人的通病,而时间统计法实际上是解决不了这些病症的,动都懒得动了,怎么可能还动脑记录自己在干些什么,能够解决这些病症的是意识,强大的意识,如果不做出些改变,不管过了几年,只会在新一年中又遇到陌生又熟悉的相同的自己,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可能也只能在未来遇到更差的自己。
在相同的时间在这最公平的时间圈中,如何与时间做朋友,决定了一个人的高度。
《奇特的一生》一书是时间管理类开启心智的经典之作,它或许可以改变你的生活,提升你的心智,推荐品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