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大中不小啦”视频号 或 B站 查看视频版。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难免遇到冲突,面对冲突,一般人会有以下几种反应:回避、迁就、强迫、妥协
这些反应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的作者达纳看来,都是没有去正面冲突,只是短期内跳了过去。这些都是“无效的方式”,长期来看可能还会让冲突更加激化。
在他看来,真正有效的解决方式是“协同”,他提出了一个“行动-利益-需求“的3层模型。
冲突发生时,你可以看一下冲突是在哪个层次上。
我们举一个县城里面医院的例子。假设有一家人,亲人在医院去世了,他们呢期望在医院烧纸纪念。院方当然不让,于是很可能就产生冲突。
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个的冲突里。冲突其实发生在行为层面上,一个想烧纸,一个不让烧。一个YES,一个NO,你可以看出来,这就是行为层面的冲突的特征,选项只有两个,双方各占一个,看起来不可调和。
这个时候,你就需要理论模型了,模型告诉你,应该上升一层来看看,背后的利益和需求是什么。显然家人的需求遵守习俗纪念故人,而医院的需求是保障安全。在看清楚双方需求之后,有没有符合双方利益的共同行动呢。对,那就是让家人去水池里烧,在医院的水池里。在医院烧符合家人的诉求,在水池里符合医院的诉求。
我们发现,行为层面的冲突会有很多,但是利益和需求层面的冲突却往往是“错开的”,或者叫“不同维度的“。只要是不同维度的就存在一种组合可以满足双方需求。你要大的,他要红的,那方案就是给你又大又红的。你要用到这种错开的机制,去找到解决冲突的方法。
所以下次,当你听到对方抱怨,看到对方很有情绪的时候。请一定要去想一想,对方背后的利益需求是什么。就能找到方法,而不是只关注在他和你对着干的行为层次上。
说完这个模型,这本书里还分享了一个心法和一个技巧。
心法是,你想要持续的沟通,一定要有好奇心。
技巧是,说话是多用我开头而不是你开头,比如你原来打算说“你听明白了吗?”现在可以换成说“我说清楚了吗?”这会让沟通的过程顺滑下来,给冲突解决留下更多空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