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场疫情是一场战役的话,我们也许会记住战役中诸如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等将军们运筹帷幄,也会记住战役中诸如李文亮、刘智明、钟进杏等英勇牺牲在战场之上的烈士们。
但是,我们这个战场上还有很多默默坚守自己岗位,为疫情做着贡献的无名之辈们。他们或是奋斗在一线,或是留守在家中,但都为疫情贡献着自己的微弱星光。所以,如果疫情结束了,也请不要忘记他们。
01
环卫工
疫情来之前,他们是披着星辰出发、戴着月牙回家的城市清理者;疫情来之后,他们是清运医疗垃圾、保持城市干净的疫情扫除者。
他们,有些人坚守岗位却要受家人质疑。
他们,有些人一个3M口罩要连续带30多天。
他们,有些人每天接触着大量的医疗垃圾。
他们,生活在底层、服务在城市、拿着低廉的薪水、还不时要受到他人的歧视。
但是,面对疫情、面对最危险的一线,他们没有退缩,他们依旧用着自己身上微弱的星光照亮着城市凌晨四点的天空。所以,疫情结束之后,也请不要忘记他们。
02
社区人员
都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社区工作人员作为政务服务的最后一个公里的践行者,往往承担着各种部门的各种任务、完成着各种领导的各种要求,但是却拿着不够支撑家庭的微薄薪资、干着家长里短的繁杂工作。
而疫情来了之后,社区更是成了外卖员、送药工、宣传兵,要接触隔离人员、要上报疫情数据,要守好社区关卡。
就像于国桥,一个只有一条腿的社区残疾人协理员,用着一条腿就支撑着300多名社区残疾人患者的用药需求;基层也不仅仅只有一个于国桥,基层有着千千万万个于国桥,奋战在疫情第一线。
在别人都在家里睡到天荒地老的时候,社区基层工作者已经从1月低连轴转到了2月低,或许还有3月底、4月底、5月底。所以,疫情结束之后,也请不要忘记他们。
03
辅警
辅警,一个辅助警察的职业,带着临时工的烙印,拿着非正式编的工资,却还要24小时待机的职业。
或许在社区纠纷中你看过他们的身影,或许在街道路边中你看过他们的身影;但是疫情来了之后,我们最常看到他们的身影在高速路口、在小区门口、在居家隔离人员的门口。
他们,可能连吃碗泡面都需要一口三回头。
他们,可能带着儿子警帽重新又上疫情一线。
他们,可能再也没有机会看到武汉樱花绽放的那一天。
正是有了他们的守护,我们才能安安心心地在家宅着。所以,疫情结束之后,也请不要忘记他们。
05
特殊留守儿童
疫情的突然,造就了一批特殊的留守儿童。
他们,或是爸爸是医生、或是妈妈是护士、或是爸爸是警察、或是妈妈是一线工作人员。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本该团圆的时刻选择了分离。
他们,只能隔着玻璃传递对父母的思念、只能独自去超市购买生活物品、只能独自自己在家学习着。
作为特殊的留守儿童,他们懂事得让人心疼,他们虽然无法见父母,却依然以自己的行动支持着父母、对抗着疫情。
04
普通人
我们每个普通人都是疫情的受害者,或是坚守家中,或是坚守岗位,都是在为疫情贡献着自己微薄的力量。
每一个确诊数字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在受害,每一个治愈数字背后同样也有一个家庭在重生。
正如菲•贝利所说:“不要光赞美高耸的东西,平原和丘陵也一样不朽。”我们同样不仅赞美那些奋斗一线的太阳,也要赞美默默坚守的岗位之上的点点星光,也正是因为这些星光才让2020年春天的黑夜显得不那么黑暗。
所以,疫情结束之后,也请不要忘记2020年的春天,忘记我们一起宅过的家、一起守过的岗、一起抗过的疫。
06
疫情就像显微镜,既能够照出那些可恶病毒,也同样能够照出那些可敬细胞。
社会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在发光。这些点点星光让2020年年初灰暗的天空显得不那么黑暗,让被疫情所困的人们还能感受到平凡的温暖。感谢他们的这片温暖,在疫情结束之后,也请不要忘记他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