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有没有想过,几乎所有历史上有名的大文豪都收到过退稿信,而且甚至不是一封两封,而是几十封上百封地收?
美国人安德烈.博纳德编辑了一本书《退稿信》(英文名:Rotten Rejections,字面意思是已经腐烂的拒绝、回绝),里面就收录了一些这样的退稿信。
如果一个编辑看走了眼,拒绝了一本后来在别处出版并成为杰作的书,那就像错失了送到嘴边的肥肉,像大盘操盘手错过了一只暴涨的股票,对所在出版社及其编辑本人都是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声誉上的巨大污点。
我猜当年把《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退稿的那些编辑后来肯定都痛心疾首,恨自己当初是有多愚蠢,不但差点儿扼杀别人的天才于摇篮,还铲断了自己和出版社的致富、成名之路。
最近我又看到另一本书《亲爱的作者,您有一封退稿信》,意大利人里卡尔多.博齐写的。作为一名也常收到退稿信的作家,博齐很好奇如果历史上的大文豪及他们的名作也来面对当今的出版业,需要应付出版行情、市场需求、营销、自我审查,那将会发生什么?他们的那些杰作还能面世吗?
于是博齐假设自己是当今的一名出版社编辑,而这些大文豪们也还活着,他给托尔斯泰、狄更斯、奥斯汀、普鲁斯特、海明威、福楼拜、福克纳等人写去了“有眼无珠”的退稿信。
在此,我找到一个两本书里有重叠的作家: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下面让我们来看看纳博科夫的成名作《洛丽塔》在当年收到的退稿信,和放在今天可能收到的退稿信。
先看看博齐的调侃之作:
“目之所及都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不合适。就是不合适。说到重复——亨伯特.亨伯特,这算是哪门子名字?”
做好思想准备,再来看看当年一封真实的退稿信:
“……作者实在应该把自己的想法都告诉他的心理医生(他也可能真的说了),而且这本小说也有可能是那些想法经过扩充后的结果——这里面有些段落写得不错,但是会让人吐到爬不起来,即使是比弗洛伊德还开放的家伙也会受不了。……这整本小说从头到尾都沉溺在一种堕落的氛围里面……作者常常写着写着就陷入了一种像神经病一样的白日梦,情节也跟着混乱了起来,…………这作者居然还想找人出版这本小说?我建议不如把这本小说用石头埋起来,一千年后再找人出版。”
哇哦——什么人能受得了这种退稿信呀?能受得了的那都不是凡人啊,是大文豪呀!
如此,我还真想去读一读《洛丽塔》啦。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28093/210e817aebfa899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28093/692c6e39f36ac85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28093/d76e52d9d62d86b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4828093/afc9fe21daa6f06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