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智狼邦演讲口才培训班的学员们常分享道:
哪有什么天生好口才,还不是靠后天学习,
每个人都是从牙牙学语开始,只是你和他的成长环境和习惯不同而已。
学演讲的本质是遵循简单又艰难的『10000小时』练习定律。
演讲不是听会的,不是学通的,是练精的。
行动引发感觉,行动唤醒能量。
会演讲的人,生命一定更灿烂,就因为他的细胞每天充满喜悦和活力。
作家格拉德韦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0000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他将此称为10000小时法则。
在格拉德韦尔看来,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
据实验,这10000小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0到1000小时,这让你比大多数人优秀一点;
第二阶段是从1001到5000小时,这4000小时将使你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第三阶段是从5000到10000小时,走过这一阶段你将能攀上世界的巅峰。
那么同样的道理,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演说家,必然也需要付出长期、有效的反复练习,能够在这个领域取得怎样的成就,则取决于你究竟愿意花多少时间来练习。
到底要怎样才能度过这10000小时呢?
01 强烈的热爱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演说极度热爱才能产生多练的激情和毅力。没有强烈的热爱就不会有坚定的志向,也就缺乏顽强的毅力去从事自己的事业。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他所从事的事业有着热爱的感情。他们孜孜以求,如醉如痴,以致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
02 刻苦的实践
纵观世界上著名的演说家,他们的成功都是在勤奋刻苦的练习中产生的。著名演说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就是在演说方面勤奋刻苦的典型代表。他的儿子伦道夫在一书中曾这样写道: “我的父亲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十大杰出的演说家,就是因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花在练习演说、写演说稿和记忆这些讲稿上了。”正是由于丘吉尔对演说的酷爱和刻苦练习,才使他的演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演说是一种能力,能力离不开实践。
看点书,听听讲座,懂点演说的“门道”并不难。真要亲自登上讲台,面对成百上千的听众,口若悬河地演说一番, 除了长期反复的实践是没有什么秘诀和窍门的。
03 耐心加恒心
鲁迅曾说过:“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演说既然是一种能力,是一门艺术,学会它自然要花费一定的时日。既要对学习演说有信心,也要充分估计到学习过程中的难处,不要指望在短期内就成为一名出色的演说家。 大家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不放过任何一次公开发表讲话的机会,提高演说水平。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讲的就是持之以恒地实践,而终能成才的道理。
04 科学的练习
学习演说应该掌握科学合理的练习方法,即从易到难、从小到大、从短到长、由分到合、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
孙中山非常重视练习演说,他曾说过他的练习方法一是练姿势,二是练语气。这种方法就是单项练习、重点突破,是一种循序渐进的练习方法。
此外,在练习演说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学习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每个演说者都有长处和不足,善于学习的人懂得取长补短的重要意义。高超的演说才能,只属于那些博采众长、刻苦练习、勤奋磨炼、持之以恒、执着追求的人。
刻苦学习、反复实践是提高演说和口才水平的关键所在,10000小时定律,是平凡走向专业度必要条件,杰出的人能够通过不断体验、训练而成为知名演说家,普通人也同样可以通过训练而在演说技能上得到提升。
李开复为了成为出色的演出家,他要求自己每个月做两次演讲,而且,每次都要我的同学或朋友去旁听,不事先排练三次,绝不上台演讲,此外,每个月还去听演讲,向优秀的演说家求教。他称,通过反复练习,发现了许多适合他的秘诀。
我们有个学员,是广东某商会的会长,来智狼邦《全息演说智慧》强化班学习之前是个恐惧舞台、不会讲话、不会表达,在召开企业会议、组织会议或者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都紧张不堪,但是
通过训练,刻意练习,他变得敢讲、会讲、能讲!……
关于演讲训练,有些能力的训练,在互联网平台上是永远无法实现的。
所有的演讲高手,都是训练出来的!
《全息演说智慧》注重深度突破和系统训练,让你体验到无与伦比的美好的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