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谁愿意跟孩子分离一整天?
如果可以,谁愿意错过孩子的每一次成长?
如果可以,谁愿意把孩子丢给老人带?
……
当今社会,每个人的生活压力都极大,房贷、车贷、水电物业加上孩子的各种花费……吃喝拉撒哪样都是钱。如果条件允许,谁不愿意亲自陪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尽管我们都知道孩子由爸爸妈妈带是对孩子最为有利的成长方式,但能做得起家庭主妇的,想必占比极少,60%以上的家庭都是由老人带孩子。
既然现实如此,那我们需要想开这些事。
1、糙养孩子,未尝不可
老人年纪大了,不可能如你一般从各种渠道去学习各种养育知识,我们也不能对老人提出这种严苛的要求,只要对孩子没有坏处,可以放心的交给老人。
你要相信,老人也会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带自己的孙子孙女,如果实在是认为不当的地方,可以温和的指出,但因此闹出了家庭矛盾是得不偿失的。
有的老人脾气大,有的较为柔弱,我们更不可能把一个持续了五六十年的性格给改变了。反过来思考一下,这不正是孩子学着去跟不同的人相处的好机会吗?
2、作为妈妈,给足孩子安全感
我们不需要去给孩子创造一个无菌环境,不是让所有人都如我们一般跟孩子接触,注意言辞、注意动作、注意着一切可能破坏孩子安全感的因素……也不能要求老人注意这注意那的,一辈子的习惯,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
我们要做妈妈该做的事,下班回来,任由孩子撒娇、求抱抱、黏人,这是孩子情绪释放的方式,只要这种情绪释放出来,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什么影响的,但如果孩子的情绪释放不出来,便会导致情绪的消化不良,这才是最严重的。
3、利用有效的亲子时间,纠正孩子的小毛病
很多妈妈都在抱怨孩子跟着老人学了很多脏话,或者有了爱打人等小毛病,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些事情是不能做的,不知道做事的界限在哪里,需要大人来引导。
妈妈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跟孩子读一读绘本,让孩子从绘本中明白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好孩子都不会这样做。可以这样跟孩子说“奶奶这样做/说也是不对的,你把这个故事讲给奶奶听,让奶奶以后也不这样说/做了好不好?”
这样既让孩子纠正了小毛病又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何不可呢?
我婆婆脾气大、规矩多,儿子小时候一听到我要上班就哭,不要奶奶,不跟奶奶玩……但现在每次回到家看到孩子的状态都还不错,而且到现在早晨一醒来就说:“妈妈去上班,宝宝找奶奶玩”,说明他已经找到了与奶奶相处的一些技巧,有什么比孩子的状态更能证明孩子开心的呢?反正现在我一回到家,儿子都是开开心心的。
我到家之后,的确比较黏我,因为他明白在妈妈这里他可以得到各种放松,可以在地上爬,可以开抽屉找东西玩,可以满屋子探索……这样可以保护他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又能让他找到与不同人相处的“小技巧”,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不是天天守着他,才叫陪伴,我们用有效的时间跟他玩玩具、读绘本,周末带他去逛商场、游玩,亦是一种高效的陪伴。
曾看到一篇文章,指出了几种不适合带孩子的老人:迷信的老人、溺爱孩子的老人、爱占小便宜的老人及年龄太大的老人。
但是有些老人多多少少有点迷信是可以理解的,只要对孩子不造成伤害就行,再说孩子真是生了病,没有一个老人会阻止你去医院吧?最多在你带孩子去医院之后“拜拜佛”。
都说隔辈亲隔辈亲,老人爱孩子可以理解,甚至溺爱也可以理解,但没有一个孩子因为老人的溺爱而最终做出出格的事情的,那些因溺爱而做出了某些出格事情的孩子,都是因为爸爸妈妈的溺爱造成的。在教育这件事情上,老人永远只是辅助,父母才是支柱!
再说说爱占小便宜,说实话占便宜也是人之本性,只要不严重有什么不可以呢?何况有些行为,你不能理解为占小便宜,而只是节约罢了。
如果说老人因为年纪太大或是身体患有疾病无法带孩子,估计你自己也不可能让老人来带孩子吧。
不管怎么说,不管老人怎样去教孩子,不管你认同不认同,只要爸爸妈妈做个称职的爸爸妈妈就好,如果爸爸妈妈能够每天都高质量的去陪伴孩子、影响孩子,那就能削弱老人对孩子的影响。
如此坚持下去,有一天你就发现,孩子会跟老人说:“我妈妈说……”“我爸爸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