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心里,都必须得敬畏点什么。
比如鬼神。
比如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1
越是实诚的人,越是显得虔诚,就像越是那些深陷贫困的人,面对信仰会更加投入真情。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不论本国还是国外。
虔诚的心,不会因为贫穷的面貌而变得困窘。
在法朗士的短篇小说《圣母的杂耍艺人》中,为我们塑造了这样一个虔诚的形象,杂耍艺人巴贝。
正是因为他的虔诚他得到了两次宝贵的机遇,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第一次,因为他对自己职业的虔诚,对工作作出了最正确的回答,而让他取得了他人都羡慕的另一份职业:修士。
在面对修士对他的问题时,巴贝首先对自己现在从事的职业,作了完美的回答:
“假如能靠着卖艺能吃饱肚子的话,那它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职业了。”
他没有因为修士对他带有一点儿蔑视,称呼他为“马戏团的小丑”而自轻自贱。
当他听到那个修士对他的反驳的话,也并没有因此而作出什么激烈的反应。
在当时那个时代,修士说的是非常在理的话,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此而得罪萍水相逢之人呢?
大家听听巴贝的第二个回答:
“神甫,我承认我说错话了。我做的事完全不能与您的相比。尽管在鼻尖上顶着一根棍子,既要让棍子上的硬币不掉下来,还要同时跳舞,很有价值,但它仍然无法与您做的事相比。神甫,我很希望像您一样,天天唱日经课,特别是唱到圣洁的圣母,我对她特别崇敬。我愿意心甘情愿地放弃我的绝技,来过修士神圣的生活。”
首先强调自己的职业也是很有价值的,接着以此肯定修士的价值更高,变相对侍奉圣母的修士进行了恭敬,最后表达了自己的心愿:如果能够像你们一样做一个修士,可以放弃现在的绝技。
巴贝完善又完美的回答,因此而感动了与他谈话的那个修士,正好他是某个修道院的院长,便许了巴贝的愿望,让他成为了一句光荣的修士。
2
巴贝的回答,非常淳朴,越是这样质朴的言语,反而才会越能打动他人。
如果巴贝或巧言令色,或生硬古板,他和那个修道院院长的谈话一定会不欢而散的。
除了两个自找闲气,更不会让巴贝取得修士这个崇高的职业。
也许,正是因为巴贝的内心充满虔诚,才让他做出了圆满的回答。
这些没有虚伪的话语,主要来自于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从事职业的虔诚,二是对修士这个职业的尊崇,二是对圣母的崇敬。
或许正是感受到巴贝的真诚,所以才会让院长收留巴贝,让他也成为一名人人都羡慕的高贵的修士。
3
那么,巴贝对于圣母是不是真心侍奉呢?
法朗士没有让我们失望,继续为我们讲述着巴贝真正的虔诚。
也是因为这第二次的具体行为,让原本身为杂耍艺人的巴贝,一生都开始显露与众不同的光辉。
4
巴贝跟随院长来到修道院之后,发现“在那座修道院里,修士们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对圣母的崇敬,每个人都使出全部的才能和本领来奉献她。”
有人为圣母绘画,有人为圣母雕塑,有人为圣母写诗……
凡是可以表达对圣母的崇敬的艺术,都会出现在这个修道院中,用心表达修士们内心深处的虔诚之意。
看到这些修士的表现,原本出身于低微之处的巴贝,感到了焦虑。
因为他不知自己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圣母的虔诚。
后来,他想通了,于是采取了行动。
他想到一个笨办法,也是最适当的办法:每天在圣母像面前,表演杂耍。
他很用心,用他对上一个职业的虔诚来面对现在职业上的虔诚。
因他表达出了自己的尊崇,所以还获得了圣母对他的亲睐。
画面很简单,故事似乎也非常的简陋。
但为天上的圣母所感知的虔诚,却往往出自于很多人看不起的淤泥之中。
而那些白天看上去很虔诚的高贵之辈,当黑夜来临的时候,却卸下了自己伪装,露出了并不虔诚的另一面。
原来,在这个世界上,那些所谓的恭敬和真诚就像幼苗,一直是长在看上去十分贫瘠的土地上。
5
就像艳丽的彼岸花,总是绽放在黄泉池畔。
在法朗士的笔下,杂耍艺人巴贝的好运并非来自于狡诈,反而是来自于他显得有些笨拙的表达方式。
或许正像教诲的那样: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抬头望望青天,哑然无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