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到三水访友,朋友带着到大旗头村参观。
这个村始建升明朝,以裕礼郑公祠、郑氏宗祠、振威将军家庙三座祠堂为主,尚书第、建威第及37栋民居依次布置,巷道“梳”式布局,完整保存了清代的原貌,解决了“防火、防水、防盗”三大难题,是难得的珠江三角洲清代古村落的典型实例,2003年10月被评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4年被广东省文化厅评为“广东第一村”。
当年,新农村建设方兴未艾,各地的第一村都是古村落,整修得富丽堂皇的,可以游玩观赏,但村里很少住人。
十多年过去了,再次慕名前往,但已无往日热闹的气象。村里只见少量的游客,村民更是一个没见。
该村为清代广东水师提督郑绍忠所建,是粤中地区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
郑绍忠原名郑金星,由于他嘴巴非常大,能容下两个拳头,于是大家都叫他大口金。最初跟随农民军起事,后来投降清朝,改名郑绍忠。
降清后的郑绍忠四处清剿太平天国起义军,平息广东境内当地土著人、客家人的大械斗,奔波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因清剿有功,郑绍忠得到清廷的黄马褂赏赐。
1891年,时任广东水师提督的方耀因病出缺,两广总督获得清廷批准,郑绍忠得到慈禧太后器重,被调任广东水师提督。1894年,郑绍忠和慈禧太后同一年过六十大寿,还收到慈禧亲笔书写的“寿”字。据说,郑绍忠修建私宅的款项也是慈禧太后所拨。
大旗头村建筑群按照笔、墨、纸、砚的摆放格局来设计,整个建筑群坐西向东,正前方有一口池塘,即墨池;北侧的文塔代表墨笔,文塔旁边的晒谷场是砚;振威将军家庙门前的小广场则代表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