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悟道

行走悟道

作者: 侯玲玉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8:53 被阅读0次

    很喜欢双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很笃定,很踏实。

    我觉得,这是我和大地最直接的沟通方式。

    每天午后,都习惯到附近公园走走。如果有阳光,就更好了。没有阳光,来点小雨,也别有意趣。融融春日里,沿河漫步,河里天光云影共徘徊,偶有鸟雀飞来,栖在枝头,更是心头一醉。想来归有光老先生在项脊轩中,于“偃仰啸歌”间“冥然兀坐”,在寂寂庭阶中,看“小鸟时来啄食”的心境,和我竟是如此一致。

    尤其喜欢午后漫步之时,听着舒缓的音乐,或是美文小品,似乎唯有这般,方不负这万丈春光。一边聆听,一边行走,一边想自己的心事,偶尔,一曲牵动了旧日心绪,情思就飘向了渺渺天际。

    漫步行走的过程,就是对话自己的过程。不必虚与委蛇,不必随波逐流,坦诚面对就是。

    且行且思。想象力天马行空,不着边际。于是想起近日看的《一个人的朝圣》里行走着的哈罗德。

    行走悟道

    (一)一人足矣

    也是在这样一个春日里,哈罗德做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他决心步行去看一个二十多年未见的时日不多的老友。

    起初,他给朋友回了信,去邮局投寄。当他到了最近的邮局,居然一时兴起想走到第二个邮局再投寄。他边走边想,想起和朋友的旧时过往。想来想去,觉得在一个多年未蒙面的老友、在一个即将离世的人面前,不管怎么写,一封信总显得苍白无力。于是,他决定亲自带上这封回信去看她——走着去,不是开车,也不是乘火车、乘飞机,仿佛只有这样,才最能显示出他的关心和诚意,仿佛只要这样,朋友就会好起来。

    就这样,他出发了。

    只是孑然一身。

    没有携带任何我们通常意义上出行的物资。手机、钱包、地图、食物、衣物,通通没有。

    想起佛教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出门云游,但迟迟不动身。
    方丈问他为什么还不动身。小和尚说:“我这次云游,不知要走几万里路,跨几千条河,翻几千座山,经多少场风雨,我需要好好准备准备啊!”
    方丈听了,沉吟片刻,说:“这么远的路,是需要好好准备准备。”
    于是吩咐寺里僧人,每人帮小和尚准备十双芒鞋。不一会儿,就送来了上千双芒鞋。
    方丈又吩咐每人给小和尚准备一把伞。不一会儿,又送来了上百把伞。
    看着那堆得像小山似的芒鞋和雨伞,小和尚迷惑不解。
    方丈微微一笑说:“别急,准备得还不算足,你这一去,山万里,水千条,走到那些河边,没船又如何能到彼岸呢?一会儿我吩咐众人,每人给你打造一条船来。”
    小和尚一听,慌忙跪下:“方丈,徒弟知道您的用心了,徒儿明白了,徒儿现在就上路!”
    方丈会心一笑:“一个人上路远游,一鞋一钵足矣。东西太多,就走不动了。人生一世,不也是一次云游吗?心里装的东西太多,又如何能走得远呢?轻囊方能致远,净心方能行久啊。”
    小和尚一听,心里惭愧。

    和小和尚一样,其实哈罗德并非没有过回家准备好行囊再出发的念头。

    刚走到第二个地方,他就犹豫着要不要回去带上手机、收拾行李、查一下地图、订购一些必备物品再出来。

    但他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他太了解自己,只要回去,就再也没有行走的勇气。甚至,这辈子都可能出不来了。

    就这样,哈罗德一直向前走,一步,又一步。他每天要做的,就是不停地把一只脚迈到另一只脚前面。

    远行中,他会不断买一些物资。洗衣粉、手电筒、药膏、梳子、指南、给妻子和好友的礼物……渐渐的,他明白了自己需要怎样才能到达目的地。他把洗衣粉送给了洗衣店的学生,把手电筒送给了一个找不到钥匙的女人,把胶布和消毒药膏给了一位受伤孩子的母亲,把旅游指南送给了一对迷路的夫妇。

    原来,到达终点最好的方式,就是只带上自己和灵魂上路。

    而那些看似必不可缺的东西,都要放弃。

    负重太多,可能会让人半途而废,会渐渐忘却行走的初心。

    后来不断有很多人加入他,一起行走。有些人只来一两天,天气好时是浩浩荡荡一群人。有的是全家出动,有的是辍学的学生,有的是旅行者,还有音乐家。刚开始,他觉着这一群人组成了一个统一的力量,大家兴奋地交流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可时间一长,矛盾丛生,其中有整整两天时间,他们一步没动。

    于是他开始怀念一个人行走的时候。

    没有分歧,可以睡在野外,可以黎明出发,可以食野果,可以饮甘泉,随心所欲,任意东西,好不自在!那才是真正的行走!一步一步丈量脚下的土地,看云卷云舒,忆往昔岁月, 听啾啾鸟鸣,可以任意放空自己去冥想,无拘无束,畅快淋漓,多么自由而奢侈!

    最终,65岁的哈罗德,靠自己的双脚,用82天时间,步行627英里,从英国最南端的金斯布里奇,抵达最北端的贝里克郡。

    行走悟道

    (二)行走的意义

    这次行走,哈罗德和大自然的距离更近了。

    他注意到了之前六十年来从未看到过的风景。

    他花很长的时间看天,看远方的地面如何在天色转变中幻变。他看四周高高低低的树篱,惊诧原来大自然有这么多深深浅浅的绿,深的可以像黑色的天鹅绒,有的又浅得几乎成了黄色。他会翻着旅游指南,辨认雨后盛开的种种小花:七叶树、蔷薇、芍药、风铃草、峨参、蒲公英。他甚至看到了树丛中飞起的乌鸦,灌木丛中冲出的小鹿,他听到了鸟鸣,看到了喷薄的日出、蒸腾的雾气,还有渐变的云层……

    行走,多好!

    行走,多让人艳羡!

    这些看似随处可见的景象,我们总以为随时想看就能看,可却从来没有看过。细思量,错过的,是多么珍贵的生命体验!平素间,总是借口很忙,只顾低头赶路,几乎没有闲暇抬头看天。时光游走,何时有过一刻真正闲下来,像川端康成那样,看海棠花整夜未眠;像老舍那样,看家中猫狗打架玩乐;像郁达夫那样,泡一碗浓茶,向胡同院子一坐,看碧绿的天色,听驯鸽的飞声。这些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瞬间,就这样成了“绝响”,成了我们心心念念想要抵达的“诗和远方”。

    诗意,不就蕴藏在柴米油盐的每个瞬间吗?

    哈罗德的远行,让我看到了诗意的真谛。哦,原来诗意,随处可见,拥有一颗敏感而恬适的心,即可时时处处享有。

    远行途中更重要的,是哈罗德学会了与自己对话,与自己和解。

    一路上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同时作者也以拼图的形式向我们再现了他的生活图景。幼年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酗酒成性。十六岁时,他被迫离家,自谋生路。婚后,儿子因有抑郁症自杀离世,导致他与妻子产生严重隔阂,后又分居生活。这些回忆,都深深折磨着他,成为他不愿撕开的伤口。

    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妻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并开始反思: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这种地步?自己将儿子的离世怪罪到丈夫头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有给过儿子关爱。后来她翻看了一部相册,看到以前丈夫和儿子的合影,感觉到他们父子以前是尝试过好好沟通的。莫琳对自己进行了一些批判。

    哈罗德行走的这三个月里,他们都直面了这二十年来不愿面对的内心世界,他们想起了初识的场景,想起了二十多年来一起经历过的一切,最后莫琳决定开车去接丈夫回家。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依然深爱着对方,最终冰释前嫌,幸福相拥。

    很多时候,因为一些误会,人们很容易和至亲心存芥蒂,彼此封锁内心,对所谓的“仇恨”和执念念念不忘,长时间生活在阴影下。其实,选择释然,不仅宽恕了别人,更是放过了自己。一念间的放下,换来一身轻松。

    如果没有这次远行带来的长久分别和思考,他们的误会,很可能终生难消。

    我们常说,要戒“贪嗔痴”。其中,“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何谓“嗔”?就是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哈罗德与妻子之间,正是因为彼此心存怨怼,才造成二十多年的不和。

    行走悟道

    (三)行走与重生

    当莫琳看到媒体上因执着行走占据头版头条的丈夫,赫然发现他完全变了个样。一个多月未见,他看起来“透着一种自信”,让她熟悉又陌生。

    当莫琳再次见到哈罗德,她发现,曾经的丈夫,虽然满面风霜,风尘仆仆,但“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她已经“好多年没从那双蓝眼睛里看见这么多活力”了。

    而曾经的哈罗德是什么样子?

    体形高大,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他小小年纪就学会了安身立命之道,那就是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他没有朋友,也没有敌人。他没有任何色彩,性格沉闷而木讷。

    但行走中的哈罗德,是领袖一样的人物,自信而果敢,很有号召力。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他,他自觉承担起了领导者的使命。他告诉大家灌木植物和天空气象的变化规律,低空层云和高空卷云的区别,怎样通过影子判断前进方向,枝叶茂盛的一边受日照更多,是南方。

    是远行,赋予退休后的哈罗德独特的气质与魅力。他那原始的生命力,让人血脉喷张。

    此时的哈罗德,已然65岁。他平时连路都不多走几步,几十年来都是坐在小小的办公间里,他对运动、对地图、对郊外,一窍不通。只是走了两天,他的脚趾就“红得像火,鞋子一碰脚后跟上的皮肤就像烧起来一样,水泡涨得鼓鼓的”,书中无数次写到他身体的疼痛,尤其是双脚,常常是一阵阵刺痛,脚背也火辣辣地疼。甚至还有一次,他晕倒在地。

    但当他一次次坚定前行的方向,他就慢慢习惯了这种疼痛。痛则通,通则久。当痛苦没有摧垮哈罗德,那么痛苦就会沉淀为他成长的钙质,赋予他力量,使他不凡。于是,每一次疼痛过后的哈罗德,又成长了一大截,最终脱胎换骨,重获新生。我们看到的到达贝里克郡的哈罗德,从身体到灵魂都是新的。

    余秋雨在《流浪的本义》中,这样写到——

    “我一直认为,除了少数逃罪人员和受骗人员,正常意义上的远行者总是人世间比较优秀的群落。他们如果没有特别健康的情志和体魄,何以脱离早已调适了的生命温室去领受漫长而陌生的时空折磨,天天都可能遭遇意外,时时都需要面对未知,许多难题超越精神贮备,大量考验关乎生死安危,如果没有比较健全的人格,只能半途而返。据我自己的经验,几乎没有遇见过一个喜欢远行的现代流浪者是偏激、固执、阴郁、好斗的”。

    是的,爱好远行之人,多半不可能是狭隘偏私的。行走赐予他力量。每一程的山水,都在他身上产生投射。山,赋予他朴实厚重。水,赋予他灵动温柔。一花一草,启发他对美的认知与感触。风雨雷电,让他性格更具坚毅。大自然,时时刻刻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培塑或检阅着他的谋生能力与开阔心境。

    喜欢远行之人,确如余秋雨先生所说,是“人世间比较优秀的群落”。

    新的一年,要像哈罗德一样,继续行走。

    从初春到暮秋,从盛夏到隆冬。

    行行重行行,重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悟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mv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