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爱孩子的危害
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极少考虑他人感受,缺乏责任感;孩子会不珍惜物品,浪费金钱;缺乏独立生活自理和思考的能力;做事懒散无纪律。
溺爱孩子的危害
1、自我为中心
家长溺爱孩子,当孩子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受委屈,不分青红皂白,马上上前保护而不去了解原因,长期以往,所教育出来的儿童只追求自我感知的满足,待人缺乏真诚,极少考虑他人感受,不会明辨是非、缺乏责任感。
2、浪费的行为
孩子要什么家长就买什么,会使孩子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溺爱孩子的危害
3、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家长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做,什么事都替他安排好,会导致有些孩子快上学了,还不能自己穿衣、洗脸,仍要父母喂饭,造成孩子胆小、依赖性强、适应能力差,没有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独立思考和独立行动的能力。
4、做事懒散无纪律,被溺爱的孩子眼中,他就是纪律,他可以不听别人的,别人却必须听他的,将来在社会上势必难于立足。
只有规则的教育是没有温度的教育,很难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对于幼儿来说尤其如此。早期童年阶段的孩子,是无法理解其实父母凶他们、打骂他们也是爱他们的一种方式的。即便我们成年人,对于过度严厉、苛责的爱或是关心也会敬而远之,何况年幼的孩子呢?
只有规则的教育也会使孩子成年后在性格、人格、行为处事及价值观方面出现问题,具体造成的后果如下:
01
让孩子易形成冷酷无情的性格
02
让孩子易误入歧途
2010年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对全国犯罪的未成年人抽样调查发现: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管教,是很多孩子误入歧途的最重要原因。
很多中小学生,在叛逆时期都很偏执、难管、任性,有些家长会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严加管教。甚至有的家长仅为解自己的心头之气,以恶语咒骂自己的孩子,像“不学好,早晚得进监狱”、“活着干嘛,死了得了”等等,其词实令人难以入耳,还经常使用一些严厉、苛责的管理方式,这都令这一时期的孩子自尊心与自信心受到严重的打击,加重了他们的叛逆心理与行为。
03
劣性刺激使孩子行为问题更严重
“不理解我”(50.7%);
“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46.6%);
“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