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旅行本身而言,我们怎么样的性格、怎样的目的。才决定旅行的样貌。旅行没有范本,没有应该的收获,或应该的心得,应该的样子。”
这大概是喜欢张西的其中一个原因。她细腻的文字,总能让潜意识从深处浮出,任由自己在回忆的海平面上漂浮,没有一点害怕,逍遥自在,然后畅游其中。
读书那会儿,为了逃离现实的旅行,就有两次。说动机是从现实中抽离,也过了一些时日才得以认清。让时间阐明不曾清晰的动机,好像是常态。
一年初秋,我到北京去了一趟,和同伴们一块,因此爱上了北京。把北京旅当成故事没对人少讲起,和友人聊起北京旅的很多瞬间,虽然遥远却很难忘却。
那一年的初夏,我到溧水去了一趟,带上相机和小包,说走就走。离开城区到溧水去,也算不上离开南京。独自说走就走,有些鲁莽,不明白当时男朋友的担心,现在却能体会,对比鲜明,或是旁观者清吧。
过了很久很久再回顾和自己有关的这一切,原来我也成了旁观者。
有别于南京的繁华,这座城市很慢。
逛了几家书店,就是整趟旅行的全部了。
旅行结束回到学校,我将在书店写的明信片派给了大伙儿。派明信片的时候是个夜晚,想必考试临近了,因为去过了挺多人的自习室。
诚实地说,回忆起这一段过去,尴尬感不由而生,我的脸皮究竟是吃了啥长的呢。
不是说我后悔给大家写明信片,毕竟明信片上鼓励或是打气加油的话都是真心。那份尴尬比较像是在说,若还有机会到一个地方短暂逗留,我不会再做类似的事情。
那时,我像是个无人问津的谁,试图在某个地方留下痕迹,害怕被遗忘。
今天在电脑前回顾那趟旅行,当中做过的任何决定,都是只要深思熟虑,就一定不会去做的事。
这是时间阐明了当时模糊的我的动机,不算友好。
但鲁莽,冒险,迷茫,大概也是照过青春的一缕阳光吧。
今天的你好吗?
周末愉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