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绝大多为平凡的人,在实际生活中,每一天都经历着若干常见、锁碎的小事,这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快乐/忧愁,平淡/充实。你的人生阅历,你的受教育程度,你的智慧双眼等,一定能从中发掘出受到教育的素材,乃至深受教育的亮点等。
而我作为一个接受了多年教育,又从事了2O多年高中教育工作,至今仍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从自己角度讲一讲生活中的一些教育故事,以共同分享,传递来自教育界的正能量,尽自己所能宏扬中华文明。
今天,我同大家分享的是:儿子,你的妈妈"好不好″的教育故事。
儿子自小最信赖、也最喜欢他的妈妈了。在儿子小时候,每天是由奶奶扶养的,而妻子上班地点距家有十公里路,她每天骑电动车上班。当妻子下班要回家时,儿子早就按捺不住激动心情了,等妈妈回家。
因为我有时要晚值班,故晚餐吃得早,儿子非要等他妈妈回来才肯一同吃晚餐。那时儿子还未上幼儿园,坐在桌子上的他,开心的说,我妈妈回来了!等了分把钟,妻子果然骑电动车回来了。这样的情况有了三四次,我不禁疑惑的问儿子,你怎么知道的啊?儿子告诉我,我妈妈的电动车发出的声音,与别人的不一样。我也好奇,当场试验了,我根本听不出任何差异。但儿子坚持说,这声音与人家的就是不同。
那一年在过年时,我们骑电动车去儿子的外婆家,为了他妈妈的电动车,他动手抓破了表哥的脸。妻子将电动车架在院子里,比儿子大几个月的表哥,对这未见过的电动车很是好奇,于是去拔弄。儿子见了,才会走路的他便蹒跚着来到表哥面前说,这是我妈妈的电动车,你不要玩!长得比儿子高大的表哥看看他,未说话也未停下。儿子却冷不丁的出手了,抓破了表哥的脸上一块皮,他的脸上顿时流血了,也哭出了声音,我匆忙赶过去将其分开。可见,儿子对其妈妈的"关爱″。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儿子常因顽皮而被妻子责打。例如,吃饭时乱跑、饭碗弄翻了;外出去洗澡时:鞋子穿错了、洗发液丢了、衣服丢了;去学校操场玩时衣服少了、球不见了;"欺负″小伙伴了,对方家长告状了;新衣服才穿就弄脏、弄坏了;刚买的玩具弄坏了;不听奶奶话且有对抗行为等等。当遇见这些情况,妻子有时就动手教训他了,严重时用毛巾抽抽他。而儿子的情况是,有时哭几声,有时根本就不哭。
儿子那时还很小,我也讲不了多少道理。有一天中午,妻子不在家,我和儿子一起用餐时,我对儿子说,你妈妈好吗?儿子没半点犹豫的讲,我妈妈对我好呢!我半信半疑的说,你妈妈真好?她经常打你,有时还用毛巾抽你!儿子立即说,我妈妈对我好呢!我调皮的时候,她才打我的!我听了,十分感动,顿觉儿子更加可爱了。
当妻子晚上回来时,我将此情况告知妻子。妻子有点生气,对我说,你在儿子面前败坏我的印象,让我做恶人!我说,做父母的教育孩子各有不同分工、各司其职,教育儿子一定主要是父母的责任,一代人管好下一代人,这绝不是祖父母的主要责任。妻子也赞同我的观念。
有时,我遇见儿子弄翻了饭碗,我要儿子自己立即去处理,翻出的饭菜,他有时立即吃掉,有时放到垃圾桶,还让他找来抹布/面纸,将这些地方擦拭干净。有时儿子不想做,于是,我对他说,你快点弄好,让你妈妈看见了,后果就不一样了。很快,儿子也就配合着处置好了!然后,我再当场夸几句,并向其渗透:自已的事一定要自已做!
好几年后,当儿子十多岁时,他的那位表哥来到我们家,几天下来,他的表哥对儿子说,你妈妈对你多好啊!儿子自豪的说,是的,我妈妈一直对我很好!实际上,当儿子上小学后,因其表现的转变,他被妻子责打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孩子再小,都不能缺少父母应有的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正所谓因材施教;没有最好的方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虽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仍有必要予以孩子以相应的教育,让主流的"三观″从小就扎根于心、埋下一颗种子。
教育,应不局限于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包含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等。即使是学校教育,也不仅限于课堂上的教育,还应包含课堂外(若干活动中)的教育。实施教育的主体不仅是教师,必须得有父母,父母一定是孩子的不可替代的第一任老师,当然还包括我其他家庭成员、亲戚朋友、社会人士,甚至包括受教育者自己(自我教育)。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已越来多样化、多元化,课堂教学方式虽然占统治地位,但适合于受教育者的才是最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