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民宿
民宿的灵魂在哪?

民宿的灵魂在哪?

作者: 不会下厨的厨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8-09 02:47 被阅读0次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前言

    人类原本不是生活在喧嚣的城市里,不应该每天困在屋里,也不能由一张纸决定一生的成败。我们的脚不是为了脚而设计,我们根本不应该穿鞋。我们是大自然的的孩子,我们都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

    然而我们穿上了鞋,也穿上了衣服。在自己亲手打造的城市里生活,每天在玻璃窗后的房间里辛苦工作,奋力向上。我们已经完全适应这种都市的生活方式了。

    我们很好的适应了这个我们自己建造出来的都市生活方式,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那个真正的自己。有时,我们应该回去找回那个最本源的自己。赤裸裸的,回归大自然,寻回自我。

    一个留着历史痕迹的老屋,没有互联时代的打扰;静静的欣赏着美景,慢慢的品尝着老茶。

    I.  民宿的两极分化

    民宿力求个性的遗世独立,但又必须保持与外界的密切联系,也是民宿的纠结之处。

    十一大民宿圈(港澳台除外):

    国内目前形成的滇西北民宿群、川藏线民宿带、湘黔桂民宿群、海南岛民宿群、浙南闽北民宿群、徽文化圈民宿群、客家文化圈民宿群、京津毗连区民宿群、珠三角毗连区民宿群、长三角毗连区民宿群、浙闽粤海岸民宿带。

    如果细心的小伙伴就会发现以上十一个民宿圈(港澳台除外)都有两个主要特点:

    一、是依附景区。(例子见下,避免广告嫌疑,自行脑补)

    l松赞绿谷

    l松赞奔子栏

    l松赞梅里

    l松赞茨中

    l松赞塔城

    l莫干山西坡

    l诺邓大青树

    二、是依附城市,但又不融入景区与城市,而是与景区与城市保持一定的距离。(例子见下,避免广告嫌疑,自行脑补)

    l  乐在

    l  壶庐

    l  兰花

    l  3+1

    bedrooms

    l  北平花园

    l  崇德里

    l  蜜桃小院

    l  半野艺舍

    l  飞鸟集

    l  山舍

    l  白格

    l  乐言居

    l  栖迟

    l  可以住

    l  无垠

    l  良筑

    l  那厢

    l  同里别院

    l  玩味旅社

    民宿必须讲究两个环境,一个是所处的乡土环境,借助传统村落的风水与沉淀;一个是自我的建筑环境,不同于其它民房的情调与特色。

    几千年承接下来的中国村落,既讲究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也追求相对独立的生活空间,村落建筑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人们的意识形态相适应,村落营造与建筑空间不是封闭与断层的,而是继承与创造的产物,使其成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充分和谐的理想生存环境。

    民宿热,是一场人与自然相互“回归”的热潮。

    民宿是情怀与经济的纠结体,体现在民宿与景区、与城市、与外界的若即若离。虽然民宿热本质是社会现象,但落脚是经济现象,脱离了市场经济的民宿是难以长期存在的,也难以从小众变成大众,只有在满足市场经济下的情怀,才是有生命力的情怀、才是社会化的情感。

    综上所述,很有意思的又发现了一些现象;一,很多的“民宿”经过设计、包装、讲故事、讲‘情怀’等打造成了高端民宿。二,只要网上一搜,很多设计师抱着一个梦,找了一个老房子,就改改改。(此话说的很片面),静心细想,倘若中国的民宿都按照此套路发展下去,若干年后,真正传承下来的还有多少?

    笔者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土楼探秘》纪录片中的《承启楼》给了笔者深深的震撼,恰逢笔者的家乡是客家围屋坐落的城市,每一次看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写到这里笔者愚昧的给名宿重新定义:取材于民、改建于民、传承与民才能称之为——民宿。“取材于民”,民宿的建筑材料取材于当地盛产的建筑材料(木、竹、水砖…);“改建于民”,若一间民宿的外观装修风格与当地村落的建筑格格不入,那怎么称之为“民宿”呢;“传承与民”,风土人情以及一些传统的古法造纸,刺绣这类的手艺每天都在失传,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无形资产,或许到了某天都消失殆尽了,那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情。

    较场尾位于深圳东部的大鹏半岛,是依靠民宿集群崛起的新兴旅游目的地,有深圳“鼓浪屿”之称。与丽江、阳朔相似,较场尾的民宿大多由村民自建的楼房改造而成,楼上是客房、露台,楼下是会客厅、自助厨房及活动大院,出门就是大海。目前,较场尾民宿已经成为深圳人短途旅行、休闲娱乐、亲朋好友聚会的“后花园”,人气甚至要超过大小梅沙。

    较场尾属于深圳城中村式的建筑形态,无田无院,建筑密度高。350间民宿,风格各异,根据掌柜的喜好而设计,有地中海、日式、韩式乡村、简欧、后现代等多种风格。

    《新周刊》杂志曾经评说:台湾,最美的风景是人。较场尾与台湾民宿最大的差距也是人。较场尾很多掌柜只顾利益一端,通常给人留下冷漠、坑人、不友好的印象,与大家心目中热情好客期望相去甚远。比如有游客住店咨询周边哪家饭馆的饭菜好吃,一个掌柜竟说出了不予推荐,怕客人吃坏了肚子找自己麻烦的推辞来。此外,部分掌柜将自己的生活与接待客厅完全融为一体,却不注意整理,让人感觉比较混乱,缺乏艺术感和情调。

    周边业态整合困难,无合作意识。民宿和海边娱乐项目、周边旅游景区的联系几乎没有。

    民宿这个载体所承载的正是一种张弛有度、自由独立、魅力提升、内心呵护、心灵回归、绿色健康、天人合一的生活方式。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在寻求心灵的栖息地,那么 ,较尾场的民宿能否正真称得上“民宿”?

    躬耕书院的院长戴建军是位儒商,杭州“龙井草堂”的老板,国学修养很深。他见黄泥岭村坐西朝东,三面环湖一面倚山,坐落在一个小山岙里,像把太师椅。左前方的山像龟,象征长寿,右侧的山似象,意寓吉祥。村庄背山面水,宽阔的湖面水光潋滟,远处笔架山遥遥相对,正是读书养性的绝妙处所。

    戴建军租地93亩创办了这个古典园林式传统农耕养生会所。归真堂、躬耕堂,后山还有藏经楼,都是徽派建筑。还有榨油坊、豆腐坊、猪舍……

    戴建军用传统的方式种水稻、蔬菜,不用化肥和农药;用最原始的方式养鸡,不添加配合饲料。撒锯末改善土壤透气性,烧制草木灰加粪肥为底肥,茶饼为作追肥,用辣椒水治虫,点黑光灯诱蛾。

    躬耕书院这种做法,招致了不少人质疑,认为现在都用现代化科技发展农业,躬耕书院反而用《齐

    民要术》、《农政全书》这些老的农业经典,这是一种倒退!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戴建军很喜欢布袋和尚的《插秧偈》。

    “退步原来是向前,这是一种尝试,我们想保留传统躬耕的一个火种。”

    在这里,戴建军还为山里孩子免费举办夏令营。教授古琴的陈雷激,教授书法的宿悦,教授乐理的陈琳,教授国画的张晓东,教授二胡的严洁敏,都是国内业界知名人士。这么多名师集结,在大都市也罕见。

    躬耕书院免费为孩子办暑托班、夏令营和周末兴趣班,并提供食宿。教授诗词歌赋、千字文、补文化课,一期三四十位学生参加。

    红星坪村14岁曾佳慧,就是陈雷激、戴建军在首期夏令营中发现,再资助她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插班的。经一年努力,她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正式录取。

    黄泥岭村140户400多人,因地处偏僻,昔日种粮自给,经济只能靠外出打工。现在他们把地租给书院,每年有土地租金收入,在自家门前种地由书院发给工资,农产品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

    在躬耕书院工龄最高的职工在交过养老保险之后,每个月有1800元工资。目前,已经有20多位村民在躬耕书院上班。黄泥岭村在2007年人均收入仅有3289元,2010年为7736元,迈入遂昌县的中上水平。

    笔者是从内心十分敬佩戴院长,将“取材于民,改建于民,传承与民”发挥到极致,可能躬耕书院就是笔者所认为的民宿。

    II.  重新定义民宿概念

    台湾的民宿业已有多年发展历史和经验,从南到北可住宿、受旅游者欢迎的民宿多,也是很多大陆游客去台湾旅游的理由之一。正因珠玉在前,旅游市场已经火热的大陆市场上,民宿业也纷纷涌现,不管究竟做得怎么样,牌子倒都是先立了起来。而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也纷纷予以热情拥抱。

    根据“百度”词条的释义,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看起来,这和人们已经烂熟的“农家乐”没有太多区别。

    对于民宿的定义是:“取材于民,改建于民,传承与民”。

    备注:躬耕书院段落引用“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部分内容,向原著者表示敬意。

    作/编:Choi-先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民宿的灵魂在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uor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