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听《蒋勋说红楼梦》。他在讲解红楼梦里的人物时,一直强调红楼儿女的生命状态。
生命的状态,是每个人在生命活动过程中 , 表现出来的一种态度和情绪。这种状态是由每个人的阅历或观念,通过现实中的人或事反映出来。
生命状态就是一条起伏不平的线,从生命的开始,至生命的终结,那条线像无形的大手,牵引着你,渡过一段又一段的旅程。
状态取决于一个人的性情。宝玉的生命状态,始终有一种大爱悲悯贯穿。他爱大千世界里有灵气的儿女,他用一颗欣赏的眼光,去对待世间美好的事物。
假如曹雪芹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宝玉, 那么,曹雪芹早年生在富贵乡,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
他那时少年不识愁滋味,不懂得人世的无常和残酷,他生命状态是在爱的雨露里,无忧成长。
谁成想,一夜之间,家被抄,人被撵,曾经的繁华一去不复返。
在大变故后,面临生存的艰难, 他依然用一颗悲悯的心,用文字来续写每个生命的不平凡。
黛玉的生命状态,就是冷眼看世界。她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总有一种孤独于世的感叹。
她,才情横溢,孤傲自赏。她常常独自垂泪,对花感伤。对俗世的一切,她都不屑,却对爱情深沉执着。
在这个人情的社会里,她虽生的像神仙一样的模样,但却抵不过现实的薄凉。
她哀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
一首《葬花吟》道出了黛玉多少心事。大观园虽是一个富贵温柔乡,但在黛玉眼中,她不过是寄居于此的外乡人。
书中说,她是灵河岸畔的绛珠草,为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下凡人间,用泪还情。
她的一生,泪尽,命终。生命状态始终处于郁郁寡欢,不能洒脱挥笑于人世间。
这也许就是她的悲哀,同时,也成就了她一生只做自己的傲骨风采。
红楼中的每个儿女,同样的人生不幸,不同的人却呈现出不同的生命状态。
史湘云,一个和黛玉有共同经历的女孩,也是自幼没了双亲,跟着叔叔过活 。但在生命行进的过程中, 她性情洒脱,可爱率真,从没有哀怨过。
中秋月圆之夜,黛玉因景生情,垂泪于凹晶馆的寒塘边。湘云宽慰她,我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但我就没有那些伤感。
然后,两人做诗联句,留下“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佳句。
湘云是一个勇士,在看透生活的残酷之后,依然热爱着生活。
一样的命运,因生命状态不同,命运走向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宝钗的生命状态,始终在自己的掌控之内。可能是家庭富裕的缘故,尽管父亲早逝,但还有妈妈和哥哥。
她遇事沉稳冷静,理性对待所有的人,喜怒不形于色。总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为他人考虑问题。
她的善解人意,她的思谋周全,又不让人难堪,吸引了大观园男女老幼的喜欢。
她是理性的化身,她的生命状态,完美的让人无可挑剔。但这样的生命状态,有的读者,会把她看成是心机。
红楼梦,里面众儿女,千人千面,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喜欢。
把思绪拉回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的生命状态,又是怎样?
生活中,一个积极向上,敢于披荆斩棘,不断挑战自我的生命,她的生命状态一定是饱满的,丰富的,让人津津乐道的。
而大多数人的生命状态,都是趋于平缓的,默默无闻,甚至自娱自乐的。她们看似寡淡的生命,其实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也有着悠哉悠哉的乐趣。
细思我的生命状态,一直处于“命里有的终须有,命里无的莫强求”这种随缘心态。听从内心的呼唤,做自己该做的事,其余交给老天定夺。
遇事不抱怨,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乐观,学会反向思维。特别遇到重大事件,会以“福兮祸兮”来调整自己。这样就减少许多的痛苦和焦虑。
许是这种性情使然,让自己收获了内心的坦然。生活中,没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没有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日子就显得平淡。
日子虽平淡,看日出,赏日落。可以在雨中散步,也可以秋日的午后,和友人相约,去大自然里寻找快乐。
每个人的生命状态,有低谷,有高峰。低谷时,自己要调整。高峰时,自己要警醒。
这样,才能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生命状态里慢慢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