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乡、一土、一植物,是自然规律。可持续的生态修复,不是简单盲目的种草栽树,那样只会导致植物“水土不服”,仅能短期内让环境变绿。一片土地、一个地区长什么植物不是由人决定的,是由它的水、土、气等自然条件决定,蒙草生态所倡导的和谐生态修复,是因地制宜、量体裁衣。
“种”的选择
蒙草生态依托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围绕“乡土抗逆”的原则,以适地适树、适地适草的理念,进行生态修复用种的选择。
(蒙草草原生态产业大数据平台)
(蒙草种质资源库)
蒙草的种质资源库中,储存着2000余种草原种质资源。不同类型的生态修复项目会选取配比适宜的乡土种子或种苗,搭建适宜的多样性植物群落,为动物提供栖息地,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最终达到生态与景观并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人的需求与动物的需求相适宜。
(修复后的呼和塔拉草原成为骏马的家)
“种”的质量
林木种苗是修复生态环境的基础材料,仅2017年一年,蒙草用于各类生态修复工程的树木约1600万株,地被约1.8亿株。苗木质量好坏关系到工程建设的成败和生态修复质量的优劣。
(蒙草巴彦淖尔永济渠西背道路生态景观修复工程)
在地被与苗木的选择上,蒙草有一套完整的操作标准。蒙草为苗木设立“两证一签”档案,即苗木生产合格证以及植物检疫证、苗木标签。
(苗木“两证一签”档案)
树木起苗后会24小时运输到位,进场时工程质检员会依次检查苗木品种是否正确,苗木是否有挤压变形、损伤、破裂,查看枝条颜色是否有枯死和冻害,是否有断折以及病虫害。
(蒙草员工现场检查苗木质量)
苗木到场检验合格后,会第一时间进行栽植,不能及时栽植的将先假植。苗木栽植后工程技术员会进行每日检查,蒙草质量中心的质检员更会定期检查苗木是否符合集团栽植规范。
(蒙草技术员定期对树木进行检查)
“种”的标准化
为确保项目实施质量与生态修复效果,蒙草依托生态大数据平台导航,实行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储备及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一粒粒乡土种子经过蒙草智能植物工厂,成为蒙草生态包、植生毯、乡土种苗,为生态修复提供高效、便捷的产品,实现订单式生产、定制化服务。
(多品类可定制的蒙草生态包)
生态修复做得好,如何选种是关键。用乡土植物修复一方生态,以质量匠心打造美好环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