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说法,生活是最好的修行。生活的难,多种多样,其中一种所有人都在受它的烦恼。这种共有的烦恼便是——坏情绪。
《正念的奇迹》这本书就是给出一种解决负面情绪的方法——正念。什么是正念?正念为什么能够带来奇迹?奇迹又是什么样子的?就要看“一行禅师”在书中娓娓道来。
这本书不是一个讲概念,讲道理的书籍。就是一封禅师给朋友的信件整理而成,这信里的内容,是生活点滴的感悟,包含了对正念的理解。
点滴一:洗碗
生活中非常常见的场景。按照平时的习惯,一二三步很快就洗完了,因为累了一天了,这是最后一件事,然后就可以休息玩手机上网了。如果你满脑子想的是接下来的事情,你没有感受洗碗这件事情,你没有感受身体接触水和碗的感觉,你甚至没有关注是否洗的足够仔细,就远离了正念。
这不就是典型的三心二意吗!我们都知道这个成语,有谁仔细思考过之所以会出现分心的原因。对于当下事情的轻视,贪心(希望可以做更多的事情),焦虑(总是想着未来的事情),也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恐惧。这是一种时间的羁绊,我们希望摆脱,而不是面对,这是普通思路和正念思路的不同。
正念就是对于当下事情和身体感觉的全然觉知。
点滴二:吃橘子
一日,一行禅师师徒二人,同吃橘子。弟子吉姆一个接一个的吃,一行禅师在一旁说道“你应该吃完嘴里的那瓣橘子,再考虑吃下一个”。多么简单的提示,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心境。一个是吃了碗里,惦记锅里,一个是享受当下的食物。这就是正念,对于当下口中食物味道的感知,它是什么味道的,味道有没有变化。
除了吃喝,生活片段,甚至呼吸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呼吸之间,分明地觉知,自然而然。正念让感觉更加敏锐,更加平静,能够感受当下,不是不被打扰,而是回来,知道我偏离了正念。等能够感知偏离,回到正念,奇迹就诞生了。
那么怎么解决负面情绪呢?
无缘无故的被老板批评了,不但纳闷也窝火。回到家中跟家人说了两句就急了,吵了一架。看到孩子没完成作为,怒火中烧。麻烦接二两三,但负面情绪都是在头脑中产生。我们希望解决问题,也希望消灭负面情绪。问题解决了,但是我们还是会把糟心事拿出来反复翻看,再折腾自己一下。负面情绪并没有随着问题的解决而消失。
因为没有面对它,当它出现时看着它,认识它,看看它怎么产生,怎么影响你了。把自己当做一个外人,好好看一看自己,这就是心理学定义的“我”,我是我的观察者。
当“我”出现了,会认识负面情绪,会和它做伴,好的情况心情就平静了,即使还是难受也不至于恶化,至少有回到正念的可能。否则,我们就陷入情绪中,缺少了对自己的感知,被情绪控制了。
如何训练正念呢?
坏情绪就是锻炼的机会,我们三心二意时,做不好事情时。除了这些生活的锻炼,也有主动的方式。
感受呼吸。
一呼一吸,感受是呼长,还是吸长,是强还是弱,是通顺,还是困难阻塞。你只需要感受不需要评判好坏,接受现在的状态,然后数数,一呼一吸为一个循环,如此往复。看似简单,却很难数到10。就会被各种念头牵走。这个就是大脑调皮的地方。可以控制,又不受控制。
除了这种需要特定练习的方式,其实一切事物都是练习,行动坐卧都是禅。对于修佛之人,入世比出世难的多,生活比在寺庙里修行还要困难,寺庙杂事少,可得平静,但也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