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人生如梦,梦醒后我们将去向何方?
我见过很多生的场面,也不断在思考死的过程。
我是一名助产士,陪伴过很多人的分娩。因此也见到了很多生的难。
在小生命来到这个世上时,伴随着啼哭、妈妈的痛苦、全家人焦虑等待。不管经历了多久的痛苦,当小孩子躺在妈妈身边的时候,都会呈现出一种无法形容的幸福。
对于死,不管是对我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不太愿意去触碰的话题。
在我经历过两次亲人离开的过程。一个是我的阿婆,另一个是老公的外婆。
阿婆去世的时候那会儿我刚参加工作,听到老家打电话说她摔了一跤,然后就昏迷了,让我们赶快回去。
爸爸的老家在重庆,他很早就离家工作,其间很少有机会回去。在我的记忆里不管是老家还是阿婆。其实都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印象。只是听爸爸妈妈说,我小的时候是阿婆带大的。她每天牵着我去看新华书店的鸽子。提到鸽子这件事,好像又有了一点模糊的记忆。
当我们赶到家时已经是傍晚时分。摸着阿婆的手还能触摸到微弱的脉搏,可是人已经不应答了。全家所有的亲戚都已经陆续的守在身旁。父亲有9个姐妹。所以是我们满满当当的一大家子人。
阿甲说阿婆80多岁是喜丧,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大家就是静静的陪伴,然后时不时还能跟阿婆开一些小小的玩笑。吃饭时会说:“阿婆起来吃饭啦。”也会对小孩子说:“快去叫叫阿婆。”就像寻常的每一个家人团聚的日子一样。
在这样一个陪伴的过程中,大概到了半夜的两三点钟,那微弱的脉搏摸不到了,阿婆就这样慢慢的离我们而去了。
老家的风俗,高寿的老人离开了是要热闹几天的,吹唢呐、唱戏。这也是对于一个人最大的尊重,让她一个人走的路上不要感到孤单。
阿婆下葬之后,一路上大家还能彼此开着玩笑。大姐买了果冻给小孩子。还能说:“还阿婆留一个呀。”就在大家的热闹和玩笑声中我们送走了她,想到她的离开,也会独自伤心难过,但是更多的,阿婆仿佛就停留在了我的小时候,她笑着对我伸出手:“走啊,我带你去新华书店看鸽子。”
我喜欢这样的告别方式,让人觉得自然而又安静。老人的离开,其实也意味着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开始逐渐逐渐的孤单起来。这种孤独感是要用往后漫长的岁月在独自体味的。
我常常想当下的自己是最幸福的人,因为我的父母、孩子身体健康。可是随着父母年龄的一天天增长。心里也不免不停的担忧:如果有一天他们离开我了该怎么办?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可是不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却是我心中永远的遗憾。
和父亲一样,我也很小就离开了家。一年到头能够回到家陪伴父母的时间不过短暂的几天。随着他们的年岁越来越大,我也能从电话中感受到他们深深的寂寞。所以能够回家看看他们,陪陪他们,成了我每年最大的心愿。从工作以来。我几乎没有外出旅行过,有假期都是迫不及待的跑回家。可是这远远不够,父母难免有生病的时候,有需要关心的时候,这时我都不在身边。
有一次回家,妈妈给我指的是衣柜上面的一个纸箱子,她说。这是我们的寿衣,已经全部买好了,免得到时候你们麻烦。然后又说我们的目的你已经买好了,到时候你们就不用操心了。每一次回家似乎都是最后一次的道别,他们会幸事无巨细的向我交代许多的东西。这时我就觉得死亡这个话题是那么的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去听。
对于自己,我也知道我也有一天会离开这个世界的。那么我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告别呢?是带着恐惧?还是突如其来不要有任何的准备?我希望我的死亡,能平静一点,从容一点。不要那么长,时间短短的就好了。
时间太长,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和折磨也就长。最好像阿婆那样有一天的时间去和全家人安安静静的在一起,做一个简短的告别就好了。
人死了之后会往那里去呢?那条路是朝哪儿走?一个人走还是有人同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