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是金教授代言的爱玛电瓶车,而是电影《包法利夫人》中那个愚蠢虚荣空虚堕落最后服毒自杀的女人。
生在一个比普通略富裕的农场之家的艾玛,去修道院上过几年学读过几本描写花花世界和浪漫爱情的书,所以当她再看家里乱飞乱叫的鸡鸭、朴实熟悉的庄园便心生厌倦,她向往的是遥远大城市里的繁华热闹,还有唯美动人的爱情。对爱情和未来有期待当然没有错,但饥不择食地把期待轻易寄托在一个前去就诊的医生身上,就错的有些离谱了。包法利先生是个卑微平凡的乡村医生,不高不富不帅缺乏情趣不会甜言蜜语,还是个丧妻不久的鳏夫,怎么看也不是待嫁少女的理想人选。但可能他出现的时机刚刚好吧,至少他满足了艾玛离开偏僻乏味农庄的心愿,他成为带她开始新生活的“救驾绅士”。
但显然包法利医生能做到的就是不需要艾玛为生计操劳而已,他不会写诗唱歌更不能让她每一天都感觉眼前一亮。有男人赚钱养家,有佣人伺候吃喝拉撒,百无聊赖的艾玛又心生厌烦,这样寡淡庸俗的生活不是她想要的。尤其在参加了一场大型宴会跟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男人一夜狂欢舞后,她不再弹琴画画,也不再读书绣花,她郁郁寡欢憔悴不堪。
包法利为了能让她开心一些,做出了巨大牺牲,离开他生活了若干年的小镇,离开对他已有认同的那些顾客,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开创新生活。在这里艾玛生下了女儿---居然这不曾给她带来任何欢喜和改变,直到她遇到莱昂对她疑似的爱情,她才变得鲜活和生机勃勃。未及表白这个男孩去了巴黎,失去了爱情的艾玛像鲜花离开了水分又孤单寂寞。
这样空虚浅薄渴望爱情的女人,总会成为深谙此道的花心男人的猎物。罗道夫第一次见到艾玛就做出了决定:这个女人我要搞到手,可笑的是与此同时他还考虑到,到手后要如何甩掉才好?有人说《包法利夫人》是值得女人们看的爱情警示小说,其实从阴暗角度说也是直男们学习如何“泡妞”的教科书,这个情场老手勾搭女人的手段老套但又百试不爽。艾玛当然身陷其中无法自拔,直到提出要跟他私奔而被放鸽子。
她大病四十多天,忠厚善良的包法利天天小心伺候在她身边。至此,假如包法利夫人幡然醒悟,所谓爱情如果不落实到养她供她哄她这些琐碎但真实的小事上,就屁也不是,应该还不晚。她的女儿贝斯正张着小手等她抱,她的丈夫把全部的家产都过到她名下,她可以过安逸幸福有家有爱的生活。但是这些她都看不见,或者不是她想要的,她又扎到了偶遇的莱昂怀里贪欢缠绵。
虚荣又愚蠢,奢靡挥霍的借款最后换来法院的判决书,她惊慌失措求救于她的两个情夫,他们都无情拒绝了她。伤心绝望无法面对,她选择了死,她终是死在了包法利身边。她最后的遗言是“谁都不要怪罪”---又能怪谁呢?

据说福楼拜老先生写完艾玛的死哭得死去活来,有人笑他那还不是你说了算,不让她死不就行了?福先生说她不能不死。有人说杀死她的是那两个薄情寡意的情夫,有人说杀死她的是不切实际的梦想,也有人说杀死她的是那个别无选择的时代,我觉得杀死她的是她生生不息的“作”---作到那份儿上不死又怎么活?
看影评有说包法利夫人的出轨是对平淡生活的反抗,甚至有人称之为“无聊生活中的英雄”。原谅俺朴素呆板还眼神儿不济,她这分明是放纵愚蠢和堕落哪里是反抗追求新生活?同样是对现有生活不满,郝思嘉是怎么做的?同样是贪慕虚荣,马蒂尔德至少知道为自己的虚荣付出艰辛劳动,而艾玛瞧不起包法利却欢天喜地嫁给了他,嫁给他又不愿意承担做妻子的任何责任,生了女儿却没有一点点做妈妈的爱心---剧中她可怜的女儿贝斯出现过仅有的几次,她哪里曾感受过一丝丝母爱?那些夸艾玛是“英雄”的想过假如自己是这个女儿呢?假如可怜的包法利是自己的亲哥哥呢?
当然不可否认我们对艾玛也有同情理解,我们也曾在某时某刻对一览无余的局促生活有过厌倦,想象假如“生活在别处”人生一定会不同。只是我们深深知道,能力能支撑起的野心才叫未来,不负责任的放纵堕落只是NO ZUO NO DIE.
(小说版本的大家推荐李健吾还是张道真的译本呢?请给指点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