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ZUO,NO DIE,“死”得其所
万万没想到,我亲身验证了“NO ZUO,NO DIE”(不作不会死)。不过我要写好“墓志铭”,继而“死得其所”。
眼前的父母,只是大众的代表
这段时间的文章题材,很多都涉及到了我的父母。或许是我警惕性的“松懈”,使二位当事人很轻松地看到了这些内容。加之我自认为“大公无私”的论述风格,导致激怒了二人。昨夜找我谈话,让我很尴尬,很难过,很惆怅。
谈话的内容无需赘述,用父亲的一句话完全可以概述,“我们都是善良的,对待每个孩子都是充满爱的。我们爱妮妮,甚至超过自己。不管对错怎么样,出发点是好的。你应该给予我们最基本的尊重。”
图片来自网络谈话对我来说有些意外,我似乎没有想过父母会如此激动。我一时哑口无言,但同时又有千言万语想要表达出来。因为这些话被压抑了太久,甚至快被遗忘。而且这不单单是儿子对于父母的解释;更是教育工作者,或者说是试图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人们的心声。
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
作为一名奶爸而言,我所能搜集到的关于育儿方面的渠道非常有限。主要是自己家的事例,还有微量关于周围朋友,甚至陌生人的。
因为我不是以专业教育工作者出现在陌生人包括朋友面前。,他们自然不会将自己孩子、家庭成员的性格和受教育程度,育儿方式等等信息详尽地透露给我。我能采集到的,只是问题发生的瞬间他们的动作、表情神态。在这样的条件下做出的分析是片面的、局限的。何况,偶遇“别人家孩子”的问题本身就很难得。
对我而言,方便搜集和深入思考的只能是自家的事情。只有自己家的孩子才会给我提供几乎每个时间段都会出现的“问题”,而包括我在内的家长是如何对待这些问题的,是我更方便观察到的。相比这些,尤为重要的是,通过多年的相处,我知道他们的想法,观念等等。虽然,这仅仅是发生在我一家的事情,但我相信这些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家长们的处理方式也基本相同。
在熟悉的环境下观察问题,可以更容易理清头绪,至少我更容易获得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态度。这样的优势和便捷是从“突发”在“别人家孩子”身上的问题无法获得的。正如,神农为何亲尝百草?正是为了能更准确地获得精准的体验和信息。我不敢自比神农氏,但我深切体会到了“自我奉献精神”的必要性。
如果只有通过这样的“必要性”才能更深刻地反思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才能入木三分地获悉家长和孩子的问题所在。那我宁愿如此艰难地“逆行”。正如歌曲《蜗牛》中唱的,“小小的天,有大大的梦想”。为了梦想,即使我是只蜗牛,也要慢慢地往上爬。
图片来自网络希望我的父母至今还会有兴趣看我的文章,更希望希望他们可以理解,文章中所说的一切“问题”,并不是对于他们的谴责,更不是出于对他们的不尊重。而是一种基于所谓的“学术需要”的借鉴与思考。我相信这也是许多“拿自己人开刀”的“学者”共同的心愿。
教育工作必须面对的难点
同时,父母的话让我相信,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始终会有一个“尴尬”阻碍着工作的开展——父母的自尊。这个道理很简单,当教育工作者关注到某个孩子时,必定是这个孩子的教育出了问题。当一个新的方法准备运用到孩子身上的时候,等同于否定了之前的方法。具体而言,当一个老师告诉家长,孩子成绩不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时,即使不说明,家长应该也会知道这是在宣告他们教育方法的失败。
图片来自网络正如同我的父母所感觉的一样,新的教育方式是对自己的批驳。是不是每个家长都会欣然接受这样的批评?当然不会,只怕那些当着老师面承认不足的人,有很多还是会自顾自地我行我素。
对于教育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机构,这样的问题就更容易发生。它的诞生本身就是因为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它的运营必定伴随着指出家长的错误,它的成功也基于家长改正被指出的错误。由此看来,如果不想指出家长的错误便改变错误的教育,那只能如同清末的保皇派,白费力气、徒劳无功。同样,作为父母,如果抵触正确的教育方法,我行我素,那只能像保皇派的主子一样,见证他人的成功,感慨自己的命运不济。
因此,不敢于驳家长面子的老师,不能胜任改变家庭教育方式的使命;更不堪自身神圣的职业道德。
不是有爱,就会爱
“我这么爱孩子,为什么他不听我的话?”——这是一个困扰许多家长的难题;“我这可都是为了你好啊!”——这是一个危害许多孩子的陷阱。
旧话重提。我知道,我父母的伤心来源于我的“指责”,他们将我的“指责”看做了对他们给予孩子爱的“不尊重”。我不否认,他们确实很爱孩子,而且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包括我父母在内的家长从来也没想过——教育孩子,仅凭爱,就够了吗?
看看越来越多的小胖墩,能说极端满足他们食欲的家长不爱他们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公主和小王子,能说百依百顺的家长不爱他们吗?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就被体罚的“小可怜儿”,能说恨铁不成钢的家长不爱他们吗?甚至那些为孩子躲避牢狱之灾而从中庇护的家长,能说他们不爱孩子吗?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正如标题所写——不是有爱,就会爱。
图片来自网络当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和理念时,往往所谓的“爱”就会逐步发展成对孩子的伤害。如果家长固执地认为“我爱孩子”,自己所作所为就不容质疑。在我看来,这所谓的“爱”只是家长个人的自尊而已。
如果家长真的爱孩子,应该以“孩子自身的发展”作为最根本的出发点。相反,如果置教育结果于不顾,单纯地将“指出问题”当做针对个人的侮辱,那不难让人怀疑,义愤填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所以,如果家长爱孩子,请真诚地为孩子着想,而不是为自己辩护。卸下防御,倾听他人的建议;改善方式,为孩子未来考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