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棋盘与棋子
围棋的棋具,主要由棋盘、棋子构成。
棋盘是方形的,棋子是圆形的。古人认为方圆象征天地,天圆而动,地方而静,围棋的一个别名即:方圆。棋子分黑白两色,一定要附会传统文化,可以理解为阴阳二气。天圆而动,亦阴阳二气的对待流行。
棋子通常是石头做的,古代较奢华的棋具也有用象牙、玉石等珍贵材料去做。现在国产的棋子以云子为佳,是选取云南的特定石料熔炼浇筑的。最好的棋子则是日本工匠用贝壳打磨的,称作“蛤棋石”(是白子,黑子仍是石头)。用来做棋子的大贝壳日益枯竭,价格只会越来越贵。再配上名贵的榧木棋盘,可以传家。
围棋的棋盘纵横各有十九路,共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历史上围棋盘的路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出土文物显示曾有过十五路和十七路的棋盘,宋代以后基本就定型成为十九路了。旧历一年大约三百六十日,《周易·系辞》中的筮法也强调“三百六十”这个数字,所以古人将棋盘比作宇宙,《棋经》中说:“三百六十,以象周天之数。”
二、棋盘上的特殊位置
围棋盘很广阔,所以需要几个特殊的位置方便我们定位。比如上图棋盘中标识了九个点,古人称之为“星”。最中间的那个星,称作“天元”。《周易》的第一句话就是“乾元亨利贞”,所以后来用“乾元”来代称《周易》。“乾”是卦名,象征着天,“天元”就是“乾元”,照着字面的意思硬翻译,就是“天的开始”。以天元为中心,围棋盘上所有的点都会找到一个对称的点,只有天元是独一无二的。
古人没有“零”这个概念,计数从“一”开始,围棋盘的坐标就从“一”数到“十九”,譬如左下角那个星位,就可以说是“四四”。星位一圈的位置,可以姑且标记为ABCDEFGHI。其中A即上文所说的“天元”,B的坐标为“三四”(或“四三”),C即“三五”,D即“四五”,E即“五五”,F为“五四”,G“五三”,H即“四三”,I即“三三”(坐标纵横皆为三路)。
因为有几个位置是经常使用的,所以我们又给它们起了几个名字:B和H是对称的,称作“小目”;C和G是对称的,称作“目外”;D和F是对称的,称作“高目”。这些名字,都是日本人取的,清末以后流传入中国,现在成为了通用的术语。
三、最基本的规则:气
围棋是黑棋先行,一人一步。这仍然是受日本人的影响,中国古代黑白棋都可以先行,明清以后慢慢固定为白棋先行,民国以后学习日本改为黑棋先行。棋子要落在棋盘的交叉点上,而不是空格里。第一步可以落在任意位置,然后由白棋落子。
双方子下多了以后,就会吃掉对方的部分棋子,这涉及到了一个最核心的概念:气。
一个棋子周围相邻的四个点,就是它的“气”。如图,ABCD就是该黑子的“气”,如果这四点都被白棋占据,该黑子就被吃掉了,要从棋盘上拿下来。
如上图,左边这个局面,黑子只剩下A位最后一气了。这时假设白棋走在A位,即如图右,B位的黑子就被吃掉了。
棋子连在一起,可以延长它的气。上图的棋型中,白子共有A到G七口气,需要摆上七颗黑子才能吃掉这三颗白棋。
学习围棋,第一步可以先感受吃子的乐趣。感谢阅读,围棋的规则并不难,下一篇继续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