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NBA的最早印象现在看起来应该是2001年,也许可以精准到1月份,因为那个月我买了人生第一本篮球杂志。当然在此之前并不能说完全不知道NBA这回事,不过也仅限于知道两个名字而已——乔丹和魔术师。
那时他们都已退役了。
在篮球的世界里,退役就意味着过时。也许一个伟大的球员退役之后未必会立即淡出人们的视线,比如在当时被称为“后乔丹时代”的1998-2001年(也就是乔丹第二次退役与第二次复出之间的那几年),与乔丹相关的话题仍然甚嚣尘上,大体意思都是失去了乔丹的NBA该往何处去,这个偌大的商业机器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前进的方向。但是后来的事实表明这完全不是一个值得担心的问题,因为乔丹的离去并没有带走全部球迷,只要球迷还在,NBA就不会停止前进。
可以预料到,在这样的前提下我翻开这本杂志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就好像慕名走进一个party,结果认识的人早就走了,那我怎么办?
别问我怎么办,这太傻了,我怎么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呢?其实我早就打听好了。
2000年最火爆的球员是谁?包揽所有MVP的奥尼尔?终于走进总决赛的雷吉米勒?还是继魔术师之后传球最华丽的“白巧克力”威廉姆斯?如果你的答案是这些人,那只能说明那一年你住在火星,或者你根本不知道“火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火爆”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只有一个人能给你答案。
文斯卡特。
很少有对2000年扣篮大赛的文字描述,没看过的孩子们应该找来录像看一看,我也不打算在这里描述卡特的表演,因为总有那么一刻,文字是无效的,这也是人类发明摄像机的原因。
看一遍就够了,看一遍就永远都不会忘记了。
说白了,我当时买了杂志就是冲着卡特去的。卡特的图片当然有,里面多得是。但是很意外地我的视线却被旁边的另一幅照片吸引了。
一个身穿紫金战袍的毛头小伙。
这孩子是谁?
这个问题一想就想了十几年。
不得不说,缘分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很重要。
实际上科比VS卡特的扣篮王对决,是乔丹复出之前NBA最大的噱头和悬念。当然也仅仅是噱头和悬念,因为他们谁也不再需要通过参加扣篮大赛去赢得关注了。
当时人们对湖人队8号的称呼是“布莱恩特”,这也符合中国内地的习惯,在天朝当人们提到一个欧美人物的名字的时候通常都是叫他的姓,比如贝拉克奥巴马,我们就直接叫他奥巴马,如果这个姓太常见容易弄混,那我们就加上名字或者名字的首字母以区别,比如麦克詹姆斯或者M·詹姆斯,很少有直接叫名字的做法。据豆瓣ID名为“欧了~~~”的网友科普:KOBE的中文意思是神户(日本地名),所以有段时间也叫神户布莱恩特。 至于为什么在大陆叫科比而不是布莱恩特,那是因为当年中国队与美国的一个夏季联赛球队打过一场比赛,而科比就在那支队伍中。 比赛中科比将中国队完全打爆,而恰好当时徐济成和张卫平看了当时的比赛,立刻就惊为天人,觉得这个小伙子以后必成大器。 回国之后,两人商量如何翻译科比的中文名字,都觉得叫布莱恩特太大众化,没有特色。 而翻译成神户又不好听,二人遂决定用“科比”这个名字来作为在大陆的翻译名,而且只此一人。
现在的孩子大概已经没法想象一周只能看到两场比赛的日子了,而且由于转播比赛的时间只有周日下午(央2)和周五晚上(央5),所以看到的当然只能是录像。
当时篮球比赛的地位我就说一件事大家就明白了,当年男篮亚锦赛决赛的时候,央视转播的是一场中学足球赛。
所以说那个时候,能看到NBA,还能有两个解说员给我们这些初学者讲解,真是再不能要求什么了。当时的解说员只有两个人(就是说除总决赛外每次都是这两个人),徐济成和张卫平,偶尔也会只有徐济成一个人,不过我要说听这两个人的搭配是一件幸福的事,那个时候徐济成头发还没白,张卫平也没这么老(他现在真的是反应跟不上了),很多专有名词就是那个时候被他们俩尝试着翻译并沿用下来的,现在被戏称为“张合理”的张卫平最出名的并不是哪个球合理不合理的说法,而是在解说时时常会夹杂英文,因为当时有很多篮球术语没有规范的翻译方法,我现在还记得当年遇到the key to victory(貌似是这个,英语苦手时间长了就记不清了)这个词组的时候两个人在镜头前讨论的场景,是他们最早使用了“取胜之匙”这个今天通行的译法。
有很多人现在在讽刺甚至辱骂这些做解说的人并以此为乐,我没办法理解他们,当时什么也不懂的我听着他们讲解战术追溯历史,现在回忆起来只有感激。
这就是孩子的感情,看到别人真心诚意,就会记一辈子。
为什么说除总决赛外?因为总决赛张卫平的身边是另一个人,孙正平。
所以说如果当时的我穿越到现在,看到央5的直播计划,什么一三五大礼包的,我可能会目瞪口呆地想,央视疯了么?
所来也巧,NBA在天朝由“小众”向“大众”转变卖出的第一步就是从2001年开始的。
你可能一下子想不到这个名字,但是只要是看球的人应该都认识。
王治郅。
那一年,王治郅加盟小牛队。
中国人第一次登上NBA的舞台,这是中国篮球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那时的小牛队队徽还不是一匹马(至今仍有人不理解小牛的队徽为什么是马),而是一个大写的M上面挂着一顶牛仔帽。那一年小牛的首发阵容是纳什、诺维斯基、芬利、朱万·霍华德(年纪尚轻的霍二叔)以及身高2米28的布拉德利。他们的教练是“跑轰教父”唐尼尔森。
王治郅身高2米16,这比大多数NBA球员都高,他本来有机会在这个世界最顶级的联赛里站稳脚跟的,至少马克库班和尼尔森是愿意给他这个机会的。中国市场的力量每一个生意人的心里大概都略知一二,何况精明的库班,看看后来数钱数到手软的火箭,库班只能慨叹为什么王治郅不是姚明。
好吧,为什么大郅不是姚明?
首先,大郅没有姚明的身高。大郅当初进NBA的时候资料上写的是216cm,现在再看百度百科标注的是214cm,因为他老了所以长矮了2厘米?不管怎样这个身高都不吃亏,加内特2米11,邓肯2米13,巴克利甚至只有1米98,所以他真正吃亏的地方其实在于体质。有人说篮球场上的肤色等级是黑白花黄,黄种人的体质在篮球场的对抗中总体上是吃亏的。我不是说姚明技术不好,但是如果姚明没有这么“骇人”的高度,恐怕他不会有今天的成绩。不过你看姚明后来为了增强体格所付出的代价,也能看出黄种人身体的劣势。
第二,他不是状元秀。无论如何,一个第二轮第36顺位的球员和第一轮第1顺位的球员在球队的战术地位显然是无法相比的。至于给他状元秀的位置他能不能打出来,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
第三,他去的是小牛。这个理由貌似有些牵强,因为之后的王治郅辗转快船和热火混得甚至还不如小牛,但是如果我们反过来想,会不会是小牛时期定型的一些东西后来限制了大郅的发展?在NBA生存扬长避短是很重要的,刚才说了王治郅作为一个黄种人即使有2米14的身高也无法在是身体对抗中占优,那么作为一个内线球员该怎么生存呢?有两种选择,一,加强身体,改革体质;二,改变打法,尽量避免身体对抗。
但是加强身体这种事情如果做起来有说起来那么简单,世界上就不会有这么多胖子了。许多年后,作为球队核心的姚明,有着专属的营养师和理疗师调理体质,尚且弄得伤痕累累,何况大郅只是一介替补。改变身体周期长见效慢,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的生存压力可是时时都悬在头顶,既然如此那不如改变打法。
唐尼尔森是教父级别的跑轰战术大师,他在1988年打造的勇士曾让这个联盟瞠目结舌。2001年小牛的战术虽然不能说是纯粹的跑轰,但是攻防转换也相当快,在这样的队伍里,远距离投篮便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进攻手段。
于是,拥有三分能力的王治郅就自觉不自觉地开始向外线移动。
不能说这是个错误的决定。毕竟他需要一招绝技使自己生存下来,如果这条路走好了,他的队友诺维斯基就是榜样。但是每一个硬币都有两面,小牛既然敢打这样的战术当然有这个资本,进步神速的纳什和诺维斯基,以及球队老大迈克尔芬利都是外线尖刀,替补席上也不乏雷特纳这样的射手,球队真正缺乏的是能抢篮板且运动力强的内线球员,把雷特纳换成朱万·霍华德(赛季中期在一桩8人大交易中从奇才换来)就体现了球队的需求。虽然在雷特纳离开之后王治郅可以顶替他的角色,但是当赛季之后球队补充进了如蒂姆哈达威、曼宁,尤其是不久后范埃克塞尔和拉弗伦茨的加盟,让王治郅的角色愈发尴尬,马克库班疯狂的扩军计划压缩了每一个人的上场时间,一个不能抢篮板的射手,很快就变成了不被需要的人。
2002年夏天是王治郅人生的转折点,这个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与诺维斯基同时被世界发现的新星从此开始陨落。
在中国以外,除了小牛球迷很少人会注意到小牛的替补席上多了一个黄种人,对于他们来说,这一年最吸引眼球的球队是波特兰开拓者。
如果说球星越多的球队是越招人恨的话,那么这支开拓者一定是十年来聚集仇恨最多的球队,没有之一。可这并没有成为事实。事实是这支开拓者聚集起的不是仇恨,而是嘲笑。
为什么?我把这支队伍的名单打出来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拉希德华莱士、斯科特皮蓬、肖恩坎普、戴尔戴维斯、达蒙斯塔德迈尔、施拉姆夫、萨博尼斯、罗德斯特里克兰、史蒂夫史密斯、邦奇威尔斯……
现在流行的什么三巨头四巨头跟这支队伍一比统统弱爆了,看看上面的阵容,被称为“八巨头”应该不会有什么异议的吧。
于是他们以西部第七进入季后赛,首轮被湖人横扫出局。
为什么呢?
很简单,假如你是主教练,比赛开始之前你怎么排阵容?怎么分配上场时间?平均分?开玩笑。按名气?大家都是全明星。按状态?比赛打完了才能知道谁的状态好不好,而且天知道他的下一场状态什么样。
这样的球队主教练肯定也不是默默无名之辈,迈克邓利维1991年带领湖人进入了总决赛,1999年获得NBA最佳教练。对于球队的上场时间的调配,他是这么说的:“在我的计划表中,特定的夜晚,特定的球员会得到特定的上场时间。可能有另外一个家伙也可以打同样的位置,但我绝不会让他上场。我不得不平衡球员的上场时间。这绝不是在搞平均主义,我是想让球员们明白,你有可能在某天晚上打了10或者15分钟,你也有可能在某天晚上不会有机会上场。”
简而言之就是,这场你上,下场他上,再下面一场谁表现好谁上。
听起来是个好主意,但前提是不怕得罪人,因为这帮大牌谁都惹不起。
于是邓利维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找球员谈话。但是最后,内讧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一支冠军队伍最重要的特质是什么?我觉得是体系。看看今年湖人与马刺的差别,你就知道体系是多么的重要了。
当一盘散沙的开拓者遇到众志成城的卫冕冠军,结果就是——
被屠杀。
下一个问题,这样的一支球队是怎么被建立起来的?
答案只有一句话——他们的老板是保罗艾伦。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创始人之一,在2002年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他以252亿美元的身价排名第四位。
明白了?什么工资帽,什么奢侈税,人家不在乎。
顺便科普一下工资帽和奢侈税这两个概念。
所谓“工资帽”就是NBA球队的工资上限,原则上球队的总薪水不能超过一个数额(去年NBA收入的48%除以球队数),这个数额根据每年NBA联盟总收入进行调节,超过则签约球员的请求会被联盟驳回。
当然工资帽不是绝对的硬帽子,而是有一些例外条款可以突破的软帽子,比如“伯德条款”和“中产条例”。
伯德条款也叫大鸟条款,是以拉里伯德的名字命名的(因为凯尔特人队是第一支被联盟允许和自己的自由球员签约的工资帽之上的队伍,而这个球员就是拉里伯德) 。这个条款规定:如果一名球员在同一支球队效力三年,中途没有被放弃或者转投其他球队的情况,当他成为一名自由球员时,薪金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涨 12.5%,而不具备这一条件的只能上涨10%。即使上涨的部分使球队薪金总额超过工资帽,也是规则所允许的。(这个条款在履行中还有一些限制情况,这里就不细说了。)
中产条例也叫中产阶级条款,是指NBA每年每个球队都有一个用来签自由球员的,超出部分不记入奢侈税的数额。这个数额约为全联盟近四年的平均工资。这个特例可以分割开付给多个球员,合约最长可达六年。
另外还有“早伯德条款”、“非伯德条款”、新秀特例、底薪特例、伤病球员特例等等超过工资帽的情况。
如果这样就能随意逾越的话,工资帽便失去了实际意义,NBA规定,联盟总收入的55%就是奢侈税的界线。如果球队的薪金总额超过了这条线,将会有两个后果:
一、根据联盟规定,球队球员收入的10%要存入指定的第三方银行,如年终结算时球员总收入未超过奢侈税触发线,就归还这10%,否则没收。
二、超出奢侈税底线的部分征收100%的奢侈税,即每多花1美元,球队就要交1美元的奢侈税。2001年NBA的奢侈税底线是4250万美元,而开拓者的球员薪金总额达到了8970万美元,也就是说,保罗艾伦除了要支付球员薪水之外,还要向联盟缴纳4720万美元的税款,这恐怕是NBA其他绝大多数老板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所以,虽然保罗艾伦富可敌国,但是经历过失败的一年之后,渐渐地也对开拓者失去了信心。越有钱的人越珍惜钱的来之不易,2005年终于传出保罗艾伦要出售开拓者的消息,虽然最终艾伦反悔放弃了,但是十几年来,这样的“全明星阵容”再也没有出现过。
至于真正的全明星赛,大多数人提起2001年第一反应是艾弗森,2001年是属于艾弗森的一年,艾弗森的神奇是从哪开始的呢?
全明星赛。
2001年的全明星赛在华盛顿举行,奥尼尔因伤缺缺席,顶替他首发的是加内特。这是一场后卫与前锋的较量,东部以艾弗森、卡特、麦迪率领的后卫群对抗西部以邓肯、韦伯、加内特为代表的前锋群。看起来是势均力敌的阵容,但是打起来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三后卫同时在场并没有让东部的进攻更顺畅,相反,各自为战的打法的结果是更多的失误,而西部却在基德的组织下打出了行云流水的进攻。但是不管怎样,这是全明星,以好看为目的比赛基本上没有什么防守,所以当第四节艾弗森突然开始不断冲击内线的时候,谁也没有当回事。于是在终场前3分钟的时候,东部把比分扳平。当西部的大前锋们终于发现事情不对劲的时候,打疯了的艾弗森已经不可阻挡,这时候科比站了出来,两个以求胜欲极强著称的一世宿敌似乎此时才发现对方的存在,但是这场势在必行的决斗却被另一个人阻止了。科比在最后1分半钟连续命中,但是站出来回敬他的是和他对位的马布里。最后时刻,面对马布里和穆托姆博两人包夹的科比把球传给了邓肯,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全场拿下25分的艾弗森获得了MVP,他在第四节独得15分,率领东部队抹平了21分的差距,实现逆转。
全明星赛的胜负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全世界看到了这么一个人,他的眼中只有胜利,无论何时何地。这也是这届全明星赛彪炳史册的原因。
真正的战斗,只有在季后赛才会刺刀见红。
2001年的季后赛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年,也许是因为第一次,也许是因为被鲜血染红的美国东海岸。
那一年对于东部来讲,开赛前最大的甚至是唯一的悬念是哪支球队可以在总决赛创造悬念。大家分析来分析去,觉得迈阿密热队(“热火”这个双音节词过了很久才流行起来)的可能性最大,虽然莫宁带伤,但是布莱恩格兰特、埃迪琼斯、蒂姆哈达威、安东尼梅森、AC格林等一众明星实力依然不可阻挡。其他的队伍,除了雄鹿有些希望,其他的不值一提。而西部则是另一番景象,湖人、开拓者、马刺、爵士甚至国王,谁拿总冠军都不奇怪,肯定打得血花四溅。
季后赛就这样开始了,然后,所有人的眼镜都碎了。
当时的季后赛第一轮是5战3胜制。迈阿密热的第一轮对手是夏洛特黄蜂(2002年夏天迁到西部的新奥尔良),两支球队在赛季开始之前完成了一笔9人大交易,曾经得到热队主教练帕特莱利不会交易自己的许诺的马什本被换到了黄蜂。
于是,在季后赛,马什本带着这群被帕特莱利抛弃的队友回来了。黄蜂全队每个人都戴上了一条头扎,最终结果3比0,黄蜂甚至没给对手任何反扑的机会,场均净胜20多分。
冷门结束了么?早着呢。
上届东部冠军步行者遇到了风头正劲的76人,3比1被挑落马下。
两年前的东部冠军尼克斯遇到了卡特带领的猛龙,在2比0领先的大好局面下遭到翻盘,不可思议地连输三局遭到淘汰。
专家们大喊一声,不好,东部要乱!
长眼的人都看出来东部肯定要乱,但谁也没有想到接下来是这么个乱法。
黄蜂第二轮的对手是雄鹿,实力差距原本“明显”的两队出人意料地展开了乱战。雄鹿久负盛名的“三个火枪手”雷阿伦、“大狗”罗宾逊和“外星人”卡塞尔正好对上黄蜂的大卫韦斯利、马什本和拜伦戴维斯,两支崇尚快速反击的球队交织出了一张立体的火力网。央视当时转播了第6场,时至今日我就只有一个印象——人仰马翻。
7场过后,最后的胜者是火力点更加稳定的雄鹿。
“年度风云人物”艾弗森第二轮遇到的是卡特和他的猛龙。在没有联防的年代,这两人遇上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对飙吧。
猛龙队没人能防住艾弗森,76人也同样没人能防住卡特。艾弗森第一场砍下36分却输掉了比赛,于是第二场他拿下了54分,第三场卡特以50分回敬,第四场艾弗森在泥潭一样的鏖战中得到了30分,第五场开始之前艾弗森接受了常规赛MVP奖杯,受到鼓舞的他拿到了52分,被逼到绝境的卡特在第六场砍下39分,系列赛就这样进入了第七场生死战。
但是比赛开始前却不见了卡特。
这可能是卡特最落人话柄的一件事,虽然谁也不知道他后来是否后悔过。半年后,当人们兴致勃勃地开始比较卡特与乔丹的时候总是会出现一句话:至少乔丹不会在生死战前跑去参加毕业典礼。
卡特在赛前5小时才返回球队,并率领猛龙与76人鏖战到了最后一刻。终场前3.6秒,猛龙落后一分,球被交给了卡特。卡特晃开了防守者,却没能投中绝杀。比赛结束了,76人进入了东部决赛,他们的下一个对手是雄鹿。
艾弗森的对手从一个人变成了三个,而真正的问题是,独自背负76人前进的艾弗森看上去已经筋疲力尽。
第一场艾弗森和雷阿伦分别拿下了34分和31分,虽然76人保住了第一个主场,但是35投13中的艾弗森已显出疲态。于是第二场雷阿伦轰下了38分,艾弗森全场26投5中,三分球8中0,只得到18分。
在这样的情况下,76人主教练拉里布朗决定放弃第三场,让艾弗森休息!于是我们看到了第四场艾弗森的单骑救主,在最后3分06秒里,艾弗森连得9分保住了胜果。看过这场比赛的孩子们都会记得艾弗森遭到雷阿伦肘击满嘴是血,在场边把血咽回肚子里继续比赛的场景。
第五场脚踝骨折的埃里克斯诺在脚踝里打上螺丝钉上场27分钟得到18分,成为取胜最大功臣,艾弗森27投5中拿到15分但是有9个篮板8次助攻,而“大狗”罗宾逊则错失了可能令他悔憾终生的绝杀。
不容有失的第六场雷阿伦砍下41分,保住了一线生机。在决定生死的第七场艾弗森独得44分,告诉了到现场观战的J博士、摩西马龙等人什么是薪火相传。
遍体鳞伤的阿伦艾弗森终于带领76人在18年来首进总决赛。
与东部一浪接一浪的高潮相比,西部的情况基本上可以用一个词概括,sweep,清洗。当然,除了实现惊天大逆转的小牛。
成为第一个站在季后赛舞台上的中国人似乎一开始并没有给王治郅和他的小牛带来好运,他们在客场完全无法抵挡“爵士二老”的进攻。但是回到了主场的牛仔们仿佛脱胎换骨一般实现了不可思议的三连胜,这是马龙和斯托克顿第17次抱憾季后赛,正像当时很多人预料的那样,这支爵士真正开始了衰败。
小牛队第二轮的对手是马刺,这是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牛马大战”,但是稚嫩的小牛此时还完全不是马刺的对手,能赢下一场已属不易。
马刺的首轮对手是森林狼,邓肯和加内特的对话也吸引了很多目光。但是彼时的狼王身边只有斯泽比亚克和比卢普斯这样还没长出乳牙的小狼,面对马刺双塔,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志在卫冕的湖人在整个赛季出人意料地不被看好。第一,大家对去年西部决赛的险象环生还心有余悸,何况当时的对手开拓者现今已脱胎换骨变成了航空母舰。第二,科比和奥尼尔两人的肥皂剧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在娱乐之都洛杉矶打球,家里有几只蚊子都会被数得清清楚楚,记者们怎么会放过“一山不容二虎”的好剧本?
但是比赛一开始,所有人都发现事情完全不是“应该是”的样子。
第一轮,湖人的对手是去年的死对头开拓者,全力以赴的湖人一下子撕开了“无敌舰队”的伪装。比赛结束后,湖人球员们有一种“用力过猛”的感觉,因为他们基本上没遇到多少像样的抵抗,比赛就结束了。
第二轮,湖人引来了他们未来的对手国王,对“白巧克力”早有不满的阿德尔曼在第四场把威廉姆斯放在了板凳上,这最终导致了夏天国王与灰熊的交易。但是目前国王无论如何无法与湖人抗衡。4比0,又是一轮清洗。
第三轮,湖人等来了常规赛战绩冠军马刺,大鲨鱼在内线和马刺双塔闹得不亦乐乎,使外线的科比几乎予取予求。又是一个4比0,兵不血刃。
于是,总决赛的悬念变成了湖人会不会成为历史上第一支季后赛不败的球队。
如果他们的对手不是艾弗森,这真的很难说。
可惜历史从来就没有什么“如果”。
因为首次进入总决赛而异常兴奋的艾弗森身带11处伤病从湖人嘴里硬生生地夺走了首胜,湖人的不败传奇就这样被终结了。
湖人众将这才如梦方醒,但是所有人猛然发现,完全没有方法克制艾弗森。
这下糟了,前三轮全胜总决赛被横扫的惨剧在湖人历史上不是没有过,那是1989年,距离成神只有一步的魔术师遇到了恐怖的底特律活塞。
历史会重演么?
这么想的人一定忽视了一个重要条件:那时的湖人主教练不是禅师。
尽管第一场输掉了比赛,但是“禅师”杰克逊完全没有慌乱,因为他用一场失败摸清了对手的底细:虽然艾弗森仅仅只用上半场就得到了30分,但是从第三节后半段开始直到最后,这17.5分钟时间里艾弗森只得到3分!
那段时间谁在看守艾弗森?
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之前闻所未闻的名字——泰伦卢。
如果除去了艾弗森,76人并不会变成75人,事实上他们相当于1个人也没有。
但是湖人无论怎样都有科比和奥尼尔两个人。
两个76人无法限制的人。
这样结局就很容易预见了,一觉醒来的湖人连胜四场结束战斗。
艾弗森仍然是英雄,他场均可以得到35.6分,5.6个篮板,3.8次助攻以及1.8次抢断。那个从泰伦卢身上跨过去的镜头和第五场最后时刻眼含热泪不停地投篮的场景都已成为NBA历史上的经典画面。
但是他无法赢得比赛。
每一个时代都有这样的悲情英雄,他们被称为某个人的“宿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终究没能跨过那个横贯在前面的名字拿到总冠军。这群人里面有查尔斯巴克利,有斯托克顿,有卡尔马龙,有雷吉米勒,现在又加上了阿伦艾弗森。
当然,谁也无法否认他们的伟大。
2001年,仍然可以被称为属于艾弗森的一年。
休赛期里各支球队开始了酝酿已久的交易。新泽西网用马布里从太阳换来了基德,国王用“白巧克力”换来了麦克毕比。布兰德加盟了快船,火箭的灵魂奥拉朱旺远走多伦多,已入暮年的蒂姆哈达威被莱利放弃加盟小牛。奇才在赛季之初交易了朱万霍华德和罗德斯特里克兰之后,现在又送走了“三巨头”的最后一“头”,他们用米奇里奇蒙德换来了在总决赛大放异彩的泰伦卢。
最后,正当所有人都以为风平浪静了的时候,迈克尔乔丹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自己将于下个赛季在华盛顿奇才复出。
科比布莱恩特,文斯卡特,阿伦艾弗森,特雷西麦克格雷迪……
被称为“第Z代”的孩子们,颤抖吧!
真正的神回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