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接近年关了,朋友圈里年货一天比一天多起来了。偶尔翻到一个卖糍粑,看着朋友圈里视频,心里的馋虫也忍不住了,突然特别想念家乡的糍粑。庆幸朋友圈方便,下了单很快就收到了糍粑。
在江西应该来说它是叫米果(也可能不对),模样也不同于家乡的糍粑。在湖南,生我养我的那个小乡村,糍粑也是很常见的,特别是快过年时,巧手手工制作出来的糍粑,白白的,硬硬的,圆圆的,一个个叠叠的堆着,煞是好看。
冬天天冷,每家每户都围在火炉边,火是用木炭烧起来的,放在一个大火盆里,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笑笑。再拿出一叠糍粑,一个个放在架起的火钳上,慢慢地烤着。糍粑在木炭火上慢慢变软,等有点焦黄了,再翻过来烤另一面。糯米做的糍粑渐渐变软,直到蓬起来,香味便一阵一阵扑进在座的每个人的鼻子里。这时候小心地拿起来,在手上快速拍几下,把炭火的灰拍掉,也把烫手的热气拍走,再一分为二,大家一起吃。孩子们往往流着口水,心急地一口就往嘴里塞,一下烫的嘴巴哇哇大叫,但还是不肯吐出来,在嘴巴里打几个转,囫囵几下硬是把它吞下去了,再去抢另一个继续吃。大人则不急不慢,慢慢放进嘴里,轻轻一咬,糯米的糯香和糍粑烤的脆软在口里弥漫开来,加上炭火的暖意,在这寒冷的冬日里,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
除了烤,还有煎。母亲喜欢甜食,每次都会准备一碗白糖水,把糍粑先放蘸了油的锅里慢慢的煎,等到七八分熟,用锅铲到碗里蘸点白糖水,踏在糍粑的表面继续煎,再翻过来,又蘸糖水,如此反复几次,糍粑的表面也变得焦黄,有时候提起来,还会黄黄的拔丝。吃一口,香甜脆,在口里,用老家的土话说是落口生盈。一两个糍粑下来,一顿饭就省了。
就这样想着念着,忍不住拨通了母亲的电话,问及糍粑,母亲却说,如今年轻人很多不会做这些,嫌麻烦,老人们又做不动,加上有了机器做更方便,大抵很少有手工做的了。机器做的终归没有手工好吃,慢慢地吃的人也少了。
放下电话,有些失望,糍粑还是糍粑,童年却已经不在,那一口烫嘴巴却留余香的味道大概再也不会有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