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最近工作比较忙,阅读时间相对于来说就少了很多,有时还要兼顾其它兴趣爱好,所以《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也是完全为了打卡而不得不利用碎片时间匆匆读完的。有时我也不禁问自己,为何要匆匆地读呢?自我解嘲一下:一是时间本就是匆匆的嘛,二是这百日共读计划成长营规定的是两周阅读一本书,第一周书在网购的路上,第二周要阅读500多页,只能匆匆复匆匆了。
感受吗?有,不是很深刻,但是呢,也是值得码一点文字与书友们一起闲聊的。我有个阅读习惯,正如这本书中提到的“翻读你的文章,如果遇到一段你认为特别漂亮的文字,就把它划出来。”我也如此,我不仅要划出来,而且还要抄写在读书笔记本上。作为一只业余书虫,我对这本书中如何在股市进行投资理财,以及那些投资故事和案例不感兴趣,因它与我距离甚远,所以选择匆匆而瞥。我在意的是学习查理·芒格的智慧,通过阅读过程中圈画、收集、整理的经典语句,体会芒格思想与人格的心路历程。
我喜欢书中的经典语录,也喜欢用金句串烧的形式分享阅读体会,如果你觉得“哎呀,好像很有才呀”,告诉你,这绝对是假象。只不过是寻章摘句,把经典语句重新整合在一起而已。而且有的语句想要表达什么意思,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总之成文就是了。
闲言少叙,说话要像女人的裙子,越短越好。人应该画定你的能力圈,只在自己明确界定的能力圈内行事。你必须弄清楚自己有什么本领,如果玩那些别人玩得很好、自己却一窍不通的游戏,那么你注定一败涂地。成功的诀窍是去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而不是去解决难题。想在较不擅长的领域取得成功,那你们的生活可能会过得一团糟。我们总是老得太快,聪明得却太迟。碰到过许多钉子,但仍然乐此不疲。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如何能与不相识的巨人大咖们为伍呢?阅读啊。一切重要的图书都应该立即重读,巨人的剑都是留给能够挥舞它的人的,要知道空麻袋是立不起来的。其实人人都有盲点,再优秀的人也不例外,承认自己的无知是智慧的开端。
求学之道无坦途,问艺之路无捷径。生活有时候就像扑克游戏,有时候你们即使拿到一把非常喜欢的牌,但也必须学会放弃。比求胜的意愿更重要的是做好准备的意愿,别再愚弄你自己,而且要记住,你是最容易被自己愚弄的人。我们造的墙太多,而修的桥太少。如果你认为你是一个有些影响力的人,那么试试看能不能指使别人的狗。未来属于那些能够摆脱地球束缚而上升的人,要得到你想要的某样东西,最可靠的办法是让你自己配得起它。不要去贪图邻人的驴子,驱动这个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忌妒。一个人想要什么,就会相信什么。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人自爱,必无敌。
经典语录串烧完毕,你感觉自己在云里还是雾里呢?如果没感觉,恭喜你,没有被我带偏。这本书的后半部分给了我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投资理财也好,求学、做事也罢,耐心是一记好球,过程没有固定的公式。说到不固定,我的职业病又犯了,总是好为人师,想多啰嗦几句。这就好像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样,应该是千人千课,而不是千人一课。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学习也是千人千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有心理缺陷,“在拿着铁锤的人看来,每个问题都像钉子。”所以,不管做什么,要学会掌握多学科视角,你才有可能成为赢家。在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钉子。大多数人试图以一种思维模型来解决所有问题,而其思维往往只来自某一专业学科。但你必须要知道各种重要学科的重要理论,才能洞察问题的本质。为什么现在强调要跨学科融合,鄙人以为也许是基于一种实践应用价值的体现吧。
最后来说说,如何让自己生活幸福?《穷查理宝典》给我们的体会是:只要懂得妒忌、怨恨、反复无常、意志消沉、不屑客观、不从其他人的经验学习,保证你可以轻松拥有悲惨的一生。想要幸福?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了。这种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方式,往往更能直击心脏,催人警醒。
《道德经》中有“反者道之动”之说,以前觉得这句话好生涩,理解起来好难啊,当然了,现在理解起来也不易。“夫天道,自然也,无为。”人在天地之间,犹蚤虱之在衣裳之内,蝼蚁之在穴隙之中。既然如此渺小,又何必自寻烦恼呢?长久以来我们认为我们是被事情所困,其实我们是被你看待这个事情的观点所困扰。是你自己在困扰自己,而不是外界的环境在困扰你。
境由心生,活在自己的年纪里,看自己身边的风景;走在自己的时区里,不去别人的生活里随意指手画脚,这样也就不会被别人轻易影响。何为幸福?当下即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