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不论是书写、讲述,当我们感觉自己大脑空白,不知从何说起的时候,就是缺少了结构化思维。
我们可能以为是自己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不够好,其实并不是,最主要的是思维问题,是你没有想清楚,因为几乎不存在思维清晰而表达不清晰的人。
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呢?它的本质是框架,它是我们在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时的一份流程清单。
它是从无序到有序的一种思考过程,将搜集到的信息、数据、知识等素材按一定的逻辑进行归总分类,继而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让我们的大脑更快速、更有效的处理信息。
人类大脑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有两个规律:第一,不能一次太多,太多信息会让我们的大脑觉得负荷过大;第二,喜欢有规律的信息。
而那些大脑空白,不知从何说起的时刻,就是信息太多且没规律的表现。
2. 如何训练我们的结构化思维?
然而现实中,有些人认为我就是思维能力不行,工作中也很难有机会去刻意练习此能力,一直没能学好,时间长了,也就放弃了。
事实上,结构化思维是能够通过刻意练习获得的。
训练结构化思维的方式方法非常的多,今天我们使用IPO模型来进行学习。
IPO模型:Input、Process、Output(输入、处理、输出)三个词的首字母缩写。
- 有目的的收集信息
- 有层次的整理信息
- 有结构的表达信息
1. 有目的的收集信息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对信息往往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明确的目标,或是待解决的问题。当我们在获取此类信息的时候,是有方向的,知道该如何去搜索信息,也知道该收集哪些内容。
这类信息收集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便是找关键词。
比如说,领导安排你做个公司的年会策划方案,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关键词“年会”、“活动策划”、“策划方案”等搜索自己想要的内容,了解年会的形式以及大致流程,从而尽快地向老板提交方案。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金字塔模型。
首先,金字塔的最顶端就是核心概念,通常这个核心概念是大方向的,因此你可以将这个核心概念往下切分,切成几分就看你自己而定,此时第二层就称为子概念。接着,每个子概念还可以再向下切分成细项,这些细项能够让你很好的理解子概念。透过这个方式,能够让你系统化地去分析与理解任何概念与资讯,这就是结构化思维的分析方式。
金字塔模型中有两种模式:
- 纵向分割
- 横向理解
纵向分割
结构化思维会将核心概念向下切割成容易理解的小概念,这样就能容易掌握核心概念的组成架构;接着这些小概念可以再利用小细项来让我们透彻的理解这个小概念,让我们确实的了解每个小概念。
横向理解
如果我们将金字塔概念向下分割的细项全部统整起来,就会变成一整个核心概念,利用这种横向理解方式,我们能够循序渐进的掌握一门技术与概念。不管你现在遇到什么困难的问题,透过横向理解,就能系统化的将问题给吸收与理解。
structured-thinking-pyramid-model.png
另一种,是被动接收大量的复杂信息。这时,我们就需要用结构化思维对信息进行处理,从而摆脱一脸懵逼、不知从何下手的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使用漏斗模型。
漏斗模型其实就像是金字塔模型的相反,当我们面会大量资讯时,使用漏斗模型能够让我们快速的分析、筛选,从而得出最重要的核心价值:
2. 有层次的整理信息
当我们收集到足够多信息的时候要对其进行整理提炼,从而得到我们想要的结论。
可难就难在,那么多信息究竟该如何进行整理,才能使其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呢?
这便涉及到我们整理信息时所用的分类方法。
在说这部分内容前,有一个基本前提,即,不管使用何种方法,所做的信息整理必须符合MECE法则。
MECE法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点说,各个要素之间要保证不能有交叉,也不能有遗漏,也就是“不重不漏”。
另外,整理信息还需要同一层分类属于同一水平,不能跨越不同层次。
最后就是在信息的排列组合时,要逻辑递进。
如果信息的排列没有逻辑性,大脑加工处理起来就会无从下手,陷入混乱。金字塔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哪个放前面那个放后面还得要符合逻辑性。常见的排序方法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重要性顺序、演绎(三段式、常见式)顺序。
顺序的先后,会影响我们思维的方式。
注释:演绎推理就是线性推理,是三段论式演绎。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大前提:世界上存在的某种情况: 小前提:世界上同时存在相关情况(第二个表述是针对第一个表述主语或谓语的评述);结论: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的隐含意义
问题/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是一种演绎过程,第一步:发现问题;第二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第三步:得出解决方案。
3. 有结构的表达信息
如果说前面两部分是铺垫,那么这部分便是高潮了。
怎样体现你是一个做事情有目的性,思考问题有逻辑性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如何表达你想说的话!
结构化思维表达信息的4个原则:论、证、类、比。
第一原则,论。也就是结论先行。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出现在开头。
该怎么理解结论?
结论,即有中心思想的主题句,也可以理解为观点。比如说你准备写一份自己2017年度个人总结报告,若以“XXX2017年度个人总结报告”为标题就不具备结论的特性,因为从这句话里看不出2017年你究竟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换成“读书丨写作丨跑步,2017我变了”为标题,则更具吸引力得多,也更清晰得多。
第二原则,证。也就是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这其实同第一部分的信息收集有很强的相关性,我得出这个结论的理由是什么,让我推导出这个理由又有哪些事实可以支撑,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第三原则,类。即归类分组。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简单来说,属于A的内容,只能给A,不能给B。具体的分类方法在第二部分整理信息已经说明,这里便不再赘述。
第四个原则,比。即逻辑递进。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事实上,有结构的表达就是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
总结
了解了什么是结构化思维,并学会有意识的训练我们的结构化思维,对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都是非常有用的,结构化思维相关的思维模型非常多,我们要有目的的多去学习和了解,把越多的思维模型纳入我们的思维体系,就越有助于我们表达自己,理解世界。
简单列举一些思维模型,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多加关注,接下来我们会逐个学习研究,了解它们的适用场景。
- 30秒法则
- PDCA
- 5W1H
- ECRS
- SMART法则
- SWOT分析
- 4M1E
- 28原理
- ASK模型
- 5S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