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止境的错误弹窗系统,因为个人无法识别,进而为我们的烦恼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事,我们都会做出反应,而有些事情因为经常发生,我们的大脑就形成了一种自动的反馈机制。比如看到蛇,人就会恐惧。说到手机,就是苹果。说到网购,就是淘宝。说到巴菲特,就是股神。
这些事物本身给我们设定了一个自动的反馈回路,一旦我们遇到问题就能及时的采取措施,节省了大量的脑力时间用来思考。那时我们就可以用节省出来的脑力去思考更加复杂的问题,进而提高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构建回路的初期阶段,我们的弹窗弹出了正确的结果,可在随后的几十年之内,环境变化了,我们当初的正确结果成为了错误的结果,可能个人依然不知道。而因为弹窗机制太过于隐蔽了,个人没有觉察到,那给我们带来巨大帮助的弹窗机制,可能会成为个人发展的地狱存在。
很多人在生活中,遇到点事容易炸锅,可能就是他们的弹窗机制有问题造成。可个人不反省,没有一次次在冲动的时刻冷静下来的能力,也就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烦恼,根本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自我意识的深处。来自于当初给自己设定的快捷的脑回路,而脑回路的错误又无法被自我觉察到,反而是在错误的道路上一再的前行。
并且生活中,一个人会遇到烦恼的事情,他就会自动的避过一些烦恼,会有选择的去逃避烦恼的来源。个人会在感觉安全的环境里面生活,当烦恼减少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个人能接受了,人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可以安全活动的区域存在,也就更加难以有机会去识别弹窗机制。
在《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暴力沟通的弹窗机制,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
我们抱着这个弹窗机制在和别人互动,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紧张。并且因为在人际互动中,弹窗机制很隐蔽,没有谁会想着去收集大量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大家都以为我只是个人不会说话,造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情况一再的发生。
我们在和别人互动的过程中,随时都在将自我的价值观输入给别人,而最好的结果是别人接受。可现实的情况是别人能一眼识别出来,最后做出反抗的行为,沟通的效果没有达到,就失败了。
反观我们生活的环境,大量的言语中都充斥着道德的评判,个人的主观比较,这些无意识的语言词汇的表达,渐渐的成为了很多人的口头禅。而没有认识到这些个人无意识的表达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暴力,在和别人沟通的过程中,作为接受的一方,会产生误解。在和人互动的过程中,我们都是在尽量的将误解化解到最小,可依然有误解存在。
外在的环境,身边的人他们说的话都是在告诉我们他们的观点,而不是事实本身。和他们生活在一起久了,我们的大脑也自动的学会了这样的表达方式,也只有了个人的观点,不会观察事实。而个人的观点很难说是正确,会有比较,会有评判的发生。
当我们一旦落入到自我评判的比较中,这种脑回路一旦自动构建完成,明明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事情,也会因为评判机制的自动运行干扰我们。很多人没事了喜欢去评论别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大脑处于无意识状态中,此刻有一个事情刺激了大脑,就自动的产生了回应,而回应的方式就是我们的评判,或者是比较。
想要脱离于现有的自动弹窗机制,需要学习一套新的方法来取代错误的方法才是积极进攻的方式。如果只是告诉自己不要去想那些事情,其实也是在不断地暗示自己,那些事情很重要,可这样是被动的防御,个人根本依然没有好的成长。
一个整套的错误方法,需要一整套正确的方法来解决,用新的方法替换旧的方法这条路不是那么好走。很多时候,这些方法都是对自我原有方法的反抗,是否定自我的一个过程,从中获得新生的结果。
作者给出解决方法是,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观察一件事,具体的将这件事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一是我们的周围的环境在不断的用另一种方式催眠我们,告诉我们这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二是这种方式的表达需要个人去学习放下自我原有的评判标准,在本质上来说,是一整套价值观的改变,将整个人重新塑造了一遍。
自我改变的过程并不简单,要将自己的语言从新搭配,自我无时无刻去觉察和反复的演练,去有意识的表达观察。书中作者给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带有评判的语言对我们的毒害有多深,大部分在刚开始学会观察的时候,都会因为各种问题而表达错误,只有在经过不断的反复练习过后,才能正确的掌握方法。
当我们能抛开个人的评判,单独谈论事情本身的时候,这个时候没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束缚我们,我们才能通过这件事捕捉到自我的感受是什么。觉察到感受被唤起,是自己的某一种需要没有获得满足的结果。而大部分人的问题是自我弹窗机制随时待命,一旦遇到事情就启动了评判,然后先入为主的采取了错误的方法,获得一个反馈后,进行着沟通。
我们只有观察,没有评判,没有了比较,没有了自我先入为主的观念,此刻我们才能认识到别人话语中的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自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自我想要表达一个什么?
一次次的追问自己的感受,才能捕捉到自我和别人需要。如同考试做问答题,将题目看懂了,才能更好的解题。而弹窗机制,根本就不审题,没有看到其实题目已经变了,根本不是自己以为的题目了,继而答错了。
生活中很多人的情况是,不知道自己的需要是什么,我们不能认识到自己的需要,总是用各种语言来进行包装,通过各种的评判,让自己看不到需要,也看不到别人的需要。其结果就是将很多问题给压缩,传递到对方的时候,对方还要能正确的解码。而很多朋友可能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能力,解码错误成为了人和人之间烦恼的一个主要来源。
人有了感受,是自我的一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的结果,很多人不重视自己的感受,没有学会如何去识别感受要表达什么。更有甚者是感受体会到了,却没有学会正确的表达,将个人的需要,转化为了情绪,对人际关系构成了实质性的伤害。
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在学习认识自我的需要上,没有掌握到正确的方法。个人以前使用这个方法很好呀,没有想到的是个人成长了,方法必须要做改变才行。
我们捕捉到了自我的需要和别人的需要,还要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请求。只要正确的表达请求,别人才能知道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帮助。表达请求这个环节又会有很多问题存在,一是很多人将请求当成了命令。二是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请求得不到满足,转而会以命令的方式发现效果比请求本身要好用。
现实中的请求,难以被我们认识到,是我们根本不认为自己的请求可以被满足,大量的人生活在被动的状态中,面对权威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动的一方在接受命令。所以在面对一个权威的时候,我们会自动的将其认为是命令,而作为命令的接受方,很可能有抵触,个人难以去真的执行请求。
学会表达请求,区别于命令,是我们学习非暴力沟通中的最后一步。只要我们能正确的表达请求了,别人才能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也能更好的满足别人需要。
要将这个四个元素形成大脑的一个新的弹窗机制,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快速的启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主要是这个方法是对个人原有价值观的塑造,从根本上将一个人给改变了。而如果我们只是学会了使用上面的方法,我们的内心没有改变,那么我们不管是将这样的方法运用的多好,都是装,而装的久了,个人会累。久而久之,这个方法就会变形,失去了其本身具有了功能。
如果我们学习非暴力沟通只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个人目的,没有学会更好的爱,那就是没有学好非暴力沟通的课程。课程要达到的效果是从价值观层面改变我们对社会的错误认识,认识自我和别人都是有一个个爱心的人,只是无法识别出自我的爱,我们用各种方式将自己包装起来了,才会产生各种请求的变种情况发生。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接受到的错误的观念和方法有很多,就是这些方法和观念成为了我们在和外界的互动中一再的碰壁。而碰壁的结果就是,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没有友善的对待我们,忽视了可能是我们没有找到更好的让世界读懂我们,让我们更懂世界的方法。
当世界不懂我们,我们不懂世界的时候,两个人想真的懂对方,就如同撞大运一样了,此刻的结果是运气不好,个人就会产生烦恼。非暴力沟通就是要让我们更懂世界,让世界更懂我们,才能更好的互动。
学习了正确的方法,想将其运用在自己的头脑中,成为一个新的弹窗机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需要我们先能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运用正确方法思考的存在,然后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一次次的冷静面对后,反复的问自己,将这个四个元素不断地在头脑中运行。
我们接受了新的做事方式,就是接受了一套与之相对应的做事的价值观。而我们想要更好的发挥方法的功能,就要主动地修改自己的价值观。在进行自我改变的过程中,会有我们难以抗拒点问题存在。因为价值观的改变,就是将一个人原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事方式都放弃了,人的原有的利益需要舍弃,习惯要改变。
很多人不能接受新的做事的方式,就是在于他们原有的价值观,在其内心深处一再的反抗新的认知,害怕改变。而人的潜意识喜欢稳定而持续的运动,这样改变底层的方法,会激发反抗本身。
当两种价值观在底层碰撞的时候,意识层面会有各种矛盾心理,是一种内耗。此刻需要个人能正确的做事,不断的激活正确方法,当正确的方法被激活的次数多了后,才会在潜移默化中将潜意识给改变。
我们的很多错误结果的产生,主要是一开始就有了错误的弹窗机制,及时的阻止了后续的理性思考。而错误的弹窗机制是来源于我们错误的价值观,只有改变了个人底层的价值观,才能更好的去实现目标生活。
那些无意识的行为和说话,展现的是我们所相信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抱着一个什么样的价值观在生活,而其背后的结果就是我们为自己选择的人生轨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