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周,我们共读了第六节“语言”的第一节第一部分——演化。要点如下:
一、在正常儿童中,语言与信号性思维的其他形式大约同时出现。信号性思维包括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和心理表征。
二、正常的儿童语言演化进程如下:1.有音节的语言。出现在感知运动阶段的周末大约是在六个月到十,十一个月,标志是可以发出母音。通过模仿掌握对音素的区别,也就是单词句。
2.双词句阶段。大约在第二年的终末。从此时开始,儿童逐渐掌握了语法结构。重点在于儿童造句规则的掌握,不能归结为被动的模仿,包含某些独创性的结构,遵从某些必要的条件。
其中独创性的结构。可以理解为这是儿童在在儿童很努力的尝试中产生的。一方面,儿童要理解、同化、顺应外在的语言结构,另一方面他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她自己的内在运算结构也在起作用。
例如,在抖音中有这样一个儿童学外语字母的视频:大人教给孩子一个字母的读音W,出示一个写得比较大的W,孩子读“大不溜”,家长又出示一个写得比较小的W,孩子就灵机一动,读作“小不溜”。
这种独创性是如何产生的呢?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已经有了汉语中的“大”和“小”的概念,所以当他听到家长教他读大不溜的时候,孩子可以模仿这个读音发音,而当家长把一个小一些的w卡片展示给孩子的时候,他按照自己对于“大”和“小”的认知,创造性地读作“小不溜”。因为,在他的认知图示中还没有外语的概念,所以这时不论是对孩子的读音、读法进行纠正,还是让孩子继续这样读,对于语言逻辑的发展其实都是不利的。孩子这时专心发展母语词汇和语法结构似乎更为妥当,不得不说,母语最初的教育其实可以深深影响着孩子的逻辑和思维,生活习惯等等各方面的能力。
本节的最后小结写到:语言则是在社会上经过人们精心制成,并包含着一个为思维服务的标志认知工具(如关系,分类等等)的完整体系在内。个体学习这个体系并从而进一步充实这个体系。推而广之,学习一种语言,其实就意味着进入一个体系当中。所以,语言中的思维,认知、关系、分类等都影响着儿童对世界的看法。逻辑也是蕴藏其中的。汉语有汉语的逻辑构成,英语又有英语独特的逻辑构成,儿童长期浸润其中的并非只是一些词的发音,还有整个民族的历史与思想以及人文内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