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读皮亚杰】第三章第六节语言语言的演化

【共读皮亚杰】第三章第六节语言语言的演化

作者: 素以为绚兮2013 | 来源:发表于2018-11-18 20:39 被阅读30次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App

在正常儿童中,语言与信号性思维的其他形式大约同时出现。
也就是说语言是和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心理表象等同时出现的。

聋哑儿童发生有音节的语言要在信号性思维产生很久以后才出现。
聋哑儿童是使用精巧的手势语言,手势语言也是一种模仿的信号物。

信号性思维的其他形式指什么?延迟模仿、象征性游戏、心理表象等
语言的社会上的或教育上的传递要以信号性功能的发展为前提,语言是由发生学上逐渐演化而来。

一、语言的演化
正常儿童在六个月-十、十一个月会发出母音。什么是母音?
“母音”是语言专用的词汇。元音就是母音。什么是元音呢? 在拉丁字母中,A、E、I、O、U通常都是元音字母。

从十一、十二个月开始通过模仿掌握对音素的区别,这时期的语言是所谓的“单词句”
此阶段,婴儿说词的时候会有单音重叠现象,如“妈妈”,“狗狗”,“拜拜”。此时一个词实际代表了一个句子,他们可能指着爸爸的公文包说“爸爸”,意思是说“爸爸的公文包”,这就是婴儿单词句阶段

在第二年的终末开始,出现“双词句”,继而出现并无词的变化或语尾变化的短的完全句,接着逐渐掌握语法结构。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它比但词句表达的意思更明确,但仍带有简略、断续的特点;它是语言习得的第二个时期。婴儿在19~21个月时,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加快,会出现“词语爆炸”的现象,之后的2个月内,婴儿说出第一批一定声调的双词句,从而结束但词句阶段,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时期。
双词句表达的意思更为明确,已经具备语句的主要基本成分。但是它仍然是简略、断续、不完整。有些看起来更像人们打电报时所用的语言,故而被称为电报句;有些则是由一个常用词作主语,再加上一个指代事物、动作或属性特征的词语,称为主词句,如“那书”、“嘿,气球”、“更多牛奶”等。

相应地,双词句的生成规则也有两种:一是中轴开放式联结,即以常用词为中轴,在其前或后联结一个关于事物、动作或属性特征的词,组成主词句;另一种是范畴对应式的联结,即由来自两个不同范畴(种类和性质上不同)却有内在实际意义或特定关系的词联结,从而组成电报句。

双词句是言语发展的第二个阶段。在此之前,1015个月的婴儿平均每个月掌握13个新词。这样到15个月时婴儿就能说出一批词了。随后掌握新词的速度显著加快,19个月的婴儿已经能说出约50个词。此后,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突然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这就是19~21个月时的“词语爆炸”现象。在此后的2个月内,婴儿说出一批一定音调的双词句,从而结束了单词句阶段,进入词的联合和语法生成时期。

完整句,在单词句和电报句对语义的粗略表达之后,儿童要学会区分和表达语义的细微差别,增加语言的精确性,这就产生了包含修饰和过渡成分的完整句。
而完整句所体现的语言精确性方面的差别对各种语言来说是不一样的。因此,在以后的语法发展中,不同语种的儿童在句法的掌握上表现出与各语言结构相关联的差异。

二至四岁儿童的造句法,儿童掌握造句规则,此时儿童造句规则的掌握不能归结为被动的模仿,儿童造句会有自己的独创性。

儿童的独创性句子在功能上遵从某些必要条件。例如,保持最少限度的必要信息已经具有扩充这最少限度的信息量的倾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读皮亚杰】第三章第六节语言语言的演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pxn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