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北大逻辑课》

作者: 唐斩2086 | 来源:发表于2017-10-13 22:22 被阅读45次

又读完了一本“逻辑学”的书,《北大逻辑课》。

最近一直在补逻辑学的课,连着看了好几本这方面的书。之所以现在这么重视,是因为我终于意识到“逻辑”对一个的学习、生活到底有多么重要,对一个人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影响有多么重大。像这种“通识类”课程,以我的看法完全应该从小学就开始学习,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有些大学里都没有开过相关的课程,可见“逻辑”在我们的文化体系里有多么不受重视,这也间接导致了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却依然有着混乱的头脑。

虽然已经读过几本书,但我依然不敢说自己对于“逻辑学”有了多么深入的了解,或者说由此就把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多少,正如《北大逻辑课》中所说,要想提高逻辑能力,也许学习数学才是更便捷有效的方式。在实践操作中,一个办案的警察也完全可能比一个逻辑学教授拥有更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我看过的这几本讲逻辑学的书中,有些书对于某些问题的阐述过于学术化,书中专业名词很多,让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理解起来多少会感觉有些吃力。跟它们相比,《北大逻辑课》要算浅显直白的,很适合作为了解逻辑学的入门读物。书中分别详细阐述了“概念”、“推理”、“命题”、“演绎”、“归纳”、“谬误”……等逻辑学基本概念,还有逻辑学的四大基础定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等内容,让初学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窥见逻辑大厦的全貌。

而且更为难得的是,作者在书中明确指出,“‘逻辑思维’并非世界上最好的思维方式,它必须跟诸如‘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其他思维方式配合使用才能发挥出最大效用”,而且世界上从来也没有一种“唯一正确”的思维方式。这一点,是我在其他几本书里所没有见到的。

同时阅读多本讲述同一个主题的书籍的好处是,可以对这个主题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也可以看到不同作者对于它的不同阐述方式,便于读者的比较、理解、吸收。而且经过对比,读者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不同书籍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具体差异,以及哪一本才更适合自己的阅读口味。就我个人的阅读经验来说,这种学术类书籍,有时候需要看上至少两遍,才能对它有一个清晰的掌握。可见为了学习新知的阅读,总是要比“消遣式阅读”更耗费心力一些。

跟学习很多其它的技能一样,培养健全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样是十分缓慢的过程,并非只通过看几本书就可以全部习得,在此之后还需要经历无数的现实检验。不过在这一点上,我倒并不担心,因为在看这些书之前,我就已经知道,这肯定会是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北大逻辑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iz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