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人生的枷锁》,开始明白这本书为什么如此高分。边看,边思索我的人生、我的过去,掀起了许多尘封的记忆。
菲利普,是毛姆的缩影,也是许多不天生自信的人,必经的一个成长轨迹。敏感、怯弱、怀疑自己,总习惯性寻找认同感,譬如老师的表扬、一个受欢迎的伙伴。但这样的认同感总是稍纵即逝,因为总忍不住想要独占,任何的分享,都容易被看作是背叛。
与其说,菲利普罕见的执拗于退学是因为他真的不想做牧师,不如说,他只是想逃离现状而已。他并没有想好未来是什么样的,只是现实让他想逃——好朋友的“背叛”、校长的严苛,都让他如芒在刺,他一刻也不想待下去。
他只是觉得,只要离开,一切都会好起来。这也是大多数十三四岁孩子单纯的臆想,遇到磨难,总是想逃。当然,长大后再回想起来,这些所谓磨难简直就不值一提,但是在那个年龄的孩子看来,简直就是天大的事。
曾经的我,又何尝不是如此,我真的在菲利普身上,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只是,我没有他的好运(或者也并不是),我没有成功地逃离,我还在那个轨迹上等着恐惧、孤独慢慢散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越来越强大。
所以,也许人生本来就是这样,有很多次磨难、很多次选择,每一个选择,都会引着自己走向不同的未来,但是从来没有回头路。只是过了很久很久以后再回想,或许也会嘲笑当年的自己。
但那又如何呢?
我依然认为曾经的自己是个傻瓜,但我依然很爱傻过以后愈发强大的自己。
足够了,这样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