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北京学心理学时,第一门课是《普通心理学》。
一大早,同学们在万众期待中等待授课的知名心理学老师。没想到,匆匆赶来的老师一上来就跟我们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昨晚又失眠了,这已经是这个星期第三次失眠。”
大家一时竟不知如何回应。
只是,坐在台下的我隐约感觉,老师说起那些情绪以及由此带来的失眠,好像和大部分人提及这些事有点不一样,她很平淡,没有评价,没有抗拒,只是说起这么一件事。
课程进行中,我们才知道,老师一句拉家常式开头,其实是在不露声色地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学了心理学,就没有负面情绪。
作为心理学博士、心理咨询师评审专家、活跃在高校教学和咨询领域的心理学专家,她依然为情绪所扰。但是处理情绪,是有方法的。
只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在还不知道去找方法之前,就已经被负面情绪吓坏了。
1、
最近的咨询中,来访者是一位遭遇情感重创的中年女性,在举目无亲的异乡,带着两个孩子离开一地鸡毛的婚姻,正深一脚浅一脚地踏出新生活。
其实,她已经很勇敢了。但她跟我说:“老师,我真的很怕那些不好的感觉,会一下子又把我抓回去。那些情绪一来,我就很没有信心。”然后,她会在情绪状态不好时,怀疑自己一无是处。
我问她:“你还记得你第一次来见我时的状态吗?”
她懵然地摇摇头。我翻开她的咨询记录,和她聊起来。她惊喜地发现,自己其实才咨询了4次,在前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已经从一个全盘否定自己、起不了床的颓丧者,成为一个正在积极解决生活现实问题,并对未来有了信心的人。
她流露出不可思议的浅浅的喜悦,旋即,刚刚舒展的脸庞又挂上一片无助:“那些情绪还是会来,我讨厌这样的自己。”
我跟她讲了心理学课上老师的开场白,又说起自己也时常受到负面情绪的造访,甚至在前几年还因一些恐惧在夜里被一身身冷汗侵袭,整夜未眠。但,这并不妨碍我第二天依然拥有力量,相信生活,该干嘛干嘛。
-“你不害怕那些负面情绪带来的黑暗吗?”
-“有时害怕,有时不害怕。”
-“那该怎么办呢?”
-“看到你的‘害怕’,和它呆在一起。”
-“啊?!可是我只想要好的情绪。”
2、
其实,二元对立是人类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生与死、善与恶、希望与放弃在每个人的身上并存。
这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勇气,那是因为我们体验过恐惧;如果我们理解了什么是光明,那是因为我们遭遇过黑暗。
然而,自人类诞生那一天,人们就不断期望自己失望的状态、不良的情绪体验、阴暗的生活一面能够奇迹般地消失。这无异于只想要硬币的正面,不想要反面。但一枚只有单面的硬币,是不可能存在的。
其实,每一种情绪都是中立的。只是人为将它们分为“积极的”、“负面的”。你能说硬币的正面更好,还是背面更好吗?
“可是负面情绪会让我难受啊!”
“我知道我们都不想要难受的感觉。但是你注意到没有,让我们难受的究竟是‘情绪’,还是‘不想要’?”
她想了想:“不想要。”
是的,我们很容易对情绪进行评价。实际上,每一个情绪都是一名信使,而写信的主人就是我们的内心。信使的出现是想告诉我们一些来自于心的信息,并没有什么所谓的“负面情绪”。
如果你愿意对出现的情绪本着欢迎的状态,并看看这封信里想告诉你什么。送信人的目的就达到了,它就会离开。
相反,如果你关门抗拒这名信使,它会一次次的不请自来,如果你还是不开门,它就会用力敲门、甚至撞门。那强劲的“咚咚咚”足以把人吓坏。
如果,白天你不接收,它晚上还会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失眠,或者梦见一些我们不愿看见的画面。
3、
所以,处理情绪需要三步:
01、觉察(看到)当下的每一个情绪;
02、对情绪说“欢迎”;
03、问它:“你来想告诉我什么?”
我知道,这个过程对于没有尝试过的人来说,并不容易,但真的值得你去走一趟。
让人难受的情绪如果不被接纳和面对,会成为潘多拉魔盒,我们害怕其中充满的未知会损害自己;但如果我们勇敢地打开盒子,就会发现其中的东西能彻底地、积极地改变我们的生活。
因为,压抑是好的,压抑让你安全。嫉妒是好的,它告诉你自己想要的是啥,以及有多想要!悲伤是好的,它包含着疗愈的能量。愤怒是好的,那是你有力量的表现。
亲爱的,不要害怕。如果你愿意,可以把手交给我,我会陪着你,一起走到爱和光所在的地方。
最后,你终将知道,这份力量其实来自你的内心深处。那个情绪出发的地方,隐藏着我们自身未知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