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与智人时代》(十六) 治大国若烹小鲜 我们听过这句话吧,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呢出自道德经第60章。 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治理大国呢,就象烹饪小鱼一样,怎么就象烹饪小鱼一样?就是少折腾。对吧?那么,我想问大家:然后呢?少折腾就能治理好吗?所以,常人的思维到这就停止了,对吧?很少有人深度思考一下,怎么少折腾呢? 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话,以道莅天下。完整的就是: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 就是说,你要少折腾,但没说不折腾。就象烹饪小鱼,不能总是翻来翻去,要在火候差不多的时候翻几次就行了。这就叫:为无为。 咱们老百姓不谈治国,谈过好这一生,把这一生当做一个大国来经营。
大家还记得庖丁解牛的故事吗?我就不用复述了对吗?为什么庖丁一把刀用了19年,分解了几千头牛,刀锋还如之前一样锋利?这个故事最经典的地方在于以下三句话:第一句,刚开始的时候,我的眼里就是整头牛,第二句话,之后我再未见过完整的牛,第三句话,现在我停止了感官,无意识的就能让刀在骨与骨之间游走。 大家都知道古代帝王必读的一本书,是哪本书吧?对,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讲的就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对吧。从阴阳平衡来讲顺应自然的养生、摄生之道。
那么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庖丁解牛和黄帝内经,一个是肢解牛的身体,一个是养生之道,庖丁的刀19年了,好像还没有用过一样。而一个人能保全身体,无疾而终,没有得到大的疾病,动过手术,顺应自然之道在病未发之前就让失衡的阴阳恢复平衡状态,是不是就如烹小鲜?没大折腾过。 所以道德经第17章说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说最好的君王啊,百姓只是知道有这个人而已,次一等的呢,百姓说,嗯,我们的君王好啊,再次一等的呢,百姓害怕他,最差的,百姓都骂他。 最好的君王为什么百姓并不称赞,也不害怕他,只是知道有这个人呢。因为他非常懂得为无为的大道。这就是无为。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所以我们常听一句话,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要早立志,不要晚立志。 只不过一个是大道,一个是道理。 治大国若烹小鲜,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你不读道德经,就不懂道,就如你不是庖丁,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还把自己累够呛。就是不得法。
人生也如此,你是当扁鹊,还是当扁鹊的大哥?扁鹊说我大哥医术最高明,在人家还没发病前,他就给调理好了。我呢,等人家病入膏肓了,该拉的拉,该锯的锯,死马当活马医的方法。救活了,人家说我高明。就是这样。 你对你自己,是扮演扁鹊,还是扁鹊大哥的角色呢?你肯定不愿意对自己做大手术对吧?可是能够对自己的人生治未病,你就得如帝王学习黄帝内经一样,学习人生之道。所以,你还觉得经典与你无关吗?道家思想,佛家思想,儒家思想与你无关吗? 这是一个经济必须嫁接文化的时代。以前可以说“互联网+”时代,那么现在可以说是“文化+”时代。
-------------缘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