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由于白天用功,已早早整理完高考题,也备好了课,闲着没事,就想起了电影《百鸟朝凤》。
之所以选这部电影,是因为一位老人的一跪。记得那是2016年,吴天明导演的遗作《百鸟朝凤》在市场遇冷,63岁的制片人方励以下跪的方式,央求影院多排片,希望更多的观众去关注这部电影,关注正在逝去的传统文化。
当时的那个新闻我只是撇了一眼,没有细究究竟是咋回事,今天不知怎的又冒了出来,所以择日不如撞日,就今晚一观吧!
要想看懂此电影,尤其得理解影片的题目是何意。那何谓“百鸟朝凤”呢?
“百鸟朝凤”中的“朝”指朝见,“凤”指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这个成语【出自】: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只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鸟,羽毛也很平常,丝毫不象传说中的那般光彩夺目。但它有一个优点: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们觅不到食物,都饿得头昏眼花,快支撑不下去了。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那吴天明导演的《百鸟朝凤》讲了个啥事呢?
《百鸟朝凤》讲述了一个特别悲怆的匠人传艺的故事。八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唢呐师傅,也是唢呐班子焦家班班主的焦三,技艺在无双镇远近闻名,他的唢呐曲百鸟朝凤更是被白事家的孝子贤孙奉为至宝。故事讲述了两个徒弟游天鸣和蓝玉拜师学艺,天鸣继承了唢呐班子,但是在社会转型的变革时代,唢呐班子的生存难以为继,而焦三师父在完成了最后一次百鸟朝凤的演奏后,终于油尽灯枯,离开了人世。而天鸣,面对师父留给他传承匠艺,维系唢呐班子的使命,将何去何从。他自己不知道,电影的导演不知道,观众也不知道。
这部片子要怎么解读?吴天明导演想表达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有说中国旧式的家庭教育,孩子成为父亲望子成龙,实现自己理想的牺牲品的有之;有说时代在进步,文化的元素也多姿多彩,无须因循守旧的有之。
我想站在历史传统文化的角度,试着对这部片子可能表达的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来说说这部片子的意义。
一、《百鸟朝凤》这支曲子一般是一代只传一个弟子,只有天分高德行好的弟子才能有资格学,而且此曲只在白事上(丧事)用,而且并不是所有去世的人都可以用,必须是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用此乐。看到焦三爷说给天明的这段话,我想起了历史必修三上学的知识,我国传统音乐的本质是教化的功能,《百鸟朝凤》就是这样一首乐曲,敬送亡人,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配享用。
影片中金庄在位四十多年的查老村长过世,孝子贤孙们央求唢呐王焦三爷吹一曲《百鸟朝凤》以敬先人,并许以重金,但焦三爷内心自有公道,查老村长为官一任,私心自用,排挤异姓,德不配“乐”,予以婉拒。
所以,乐通伦理,它不只是音色的优美,更是彰显人性的美善与光明。孔子非常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批判“郑声淫”,他知道人的原始情欲的一面极度刚强,根本经不起诱惑。一经刺激,就会伦常乖舛,禽兽不如。
影片后来游家班与现代乐队的激烈冲突,现代乐队用丰富的乐器,配上妖娆的艳舞,把传统民乐冲击的七零八落,似乎预示着《百鸟朝凤》这部影片悲剧性的沦陷,更是历代先贤历尽艰辛创造出庄严的人文,在原始本能面前不堪一击。
二、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
“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焦三爷看到温柔敦厚的天鸣把唢呐文化传承下来,喜不自胜,打开珍藏二十年的老酒,酒酣耳热,一曲悠扬的唢呐情动天地,颠倒淋漓!道出了中国文化的千古真言!
是啊,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百鸟朝凤》也是吴天明导演拍给自己看的,只为见证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信仰,可以说,中国文化就是一个反省、自觉的文化,映照出内心对真善美的追求。
所以,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为己”的意思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长,最终成就自己的道德人格,这才是孔子所说的学问,也就是“古之学者”的为学态度。
但“今之学者”往往把学问作为求取进身的工具,使人欣赏自己,即“为人”的学问,孔子要严格区分这两种态度,让我们反省读书做学问的真正目的。”
尤其是今天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一部片子的好坏,要看票房,要看评分;一个人的价值,要看成绩、要看地位,要看拥有的物质;一个国家的强大,要看GDP,要看科技发展水平。我们生活在一个外在的量化的评价系统,如何能活出独立的精神?如何能坚守价值的永恒?
三、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才德论》
中国文化特别注重传承,这也是饱受诟病的一点,用现代商业语言,不利于复制,不利于形成规模。
焦三爷也在寻找传人,而且众多弟子只能传给一人。出人意料的是,不是悟性最好,天资绝佳的蓝玉,而是敦厚朴实,资质平平的天鸣。一个重要的理由是,天鸣在父亲跌得头破血流时,流下了焦急的泪水。焦三爷知道,这滴泪水就是孔子说的“仁”。
蓝玉绝对是司马光所说聪察强毅之人,这绝对是今天父母眼中的宠儿,老师眼中的娇子,他们总是排在成绩榜的前列,在成功的道路上扬鞭疾驰。
可是焦三爷没有把传人给到蓝玉,因为他知道,蓝玉心性不定,传承靠的是正直中和之“德”,德才是根本,这是一种笃信好学,守死善道的决心和勇气,要把唢呐吹进骨头缝儿的人。
事实证明了焦三爷的眼光,在现实的巨大考验面前,天鸣坚守着内心的誓言,守护着无双镇气若游丝的文脉。
这也是为什么传孔子之道的不是聪明的子贡,而是愚鲁的曾子。
所以,当我们做家长的和做老师的还紧盯着能力和成绩的时候,我们不妨认真思考,这真是教育的目的吗?这能带给孩子健康幸福的人生吗?
四,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学记》
从焦家班到游家班,从焦三爷到游天鸣,见证了文化的没落,大道的隐沦。
从“唢呐匠坐在太师椅上,孝子贤孙跪倒一片,千感万谢”的焦三爷时代,到没有接师礼,只是做做样子,甚至被地痞欺凌的游家班时代,我们缺了一个字“敬”。
敬,就是不苟且,就是内心里对自己人格的自爱自重。
可是在功利主义极端盛行的时代,真假、善恶、美丑已经完全颠倒,价值理性已经完全解体,意义本身也失去意义。因为,这种只有价值属性的“人”才会去追寻和建立的终极目标,在现实的巨浪面前,犹如被冲掉的沙雕。
人类辛辛苦苦几千年才抬起的高贵的头颅,将再一次向本能的世界低垂。
还是63岁方励老人的下跪,让我想起另一个日本人的下跪。1978年,世界顶级的指挥家小泽征尔到北京中央音乐学院访问,聆听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听着听着,情不自禁,掩面而泣。突然,他从坐椅上顺势跪了下去,在场人员大惊,小泽征尔虔诚的说:“这种音乐应当跪下去听。坐着或站着听,都是极不恭敬的。”
或许只有高贵的心灵的人,才能感受到艺术的高贵,跪是一种姿态,以高贵的人格对艺术的礼赞。
所以,当小泽征儿跪下去的时候,国人提醒:“这是一个流浪汉的曲子,不值得跪”。”当方励先生跪下去的时候,国人追问:“百鸟朝凤跪出了6000万,你认为值不值?”
写到此处,我不禁感到百感交集,不错,我们今天的中国,在崛起,在强大,在繁荣,在自由,但是我们的文化自信真的能建立在外来的洋文化基础上吗?
何谓真实?何谓拥有?如果我们内心容不下这一跪,又靠什么站起来呢?
或许,我又多想了,我又想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