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草长莺飞的时节,又迎来了这个绿色的节日——3.12,植树节。
栽一棵树,留一抹绿,实践一次低碳的生活方式,是约定俗成。而植树节的“节日习俗”还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四十年来,绿化祖国、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成就了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显著的义务植树活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这两种感受通过节日纽带得以连接,植树节的作用与价值也得到了更加鲜活的体现。
“孟春之月,盛德在木”。清明前后春光明媚,春雨蒙蒙,草木萌芽生长,所以我国自古就有清明植树的传统。但植树节的设立却是近代的事情。1915年,在一贯倡导植树造林的孙中山的倡议下,以清明节为植树节。之后又以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举行“植树式”。
新中国成立后,1979年2月23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决议,每年的3月12日成为中国植树节。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 四次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因为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差异较大,一些省市还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设立了相应的植树月、植树周、植树日。
作为植树节的标识,1984年2月全国绿化委员会通过了中国植树节节徽,以提高这一法定节日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围绕着人人动手绿化祖国的主题,节徽图案的含义包括了3个方面:“树形”表示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中国植树节”和“3.12”的字样提醒人们植树造林坚持不懈;以三角形和椭圆形组成的“五棵树”引申为众木成林,连接着外圈显示着绿化祖国实现以森林为主体的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此外,我国还发行过一些与植树节相关的纪念品。1980年3月12日,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特种邮票发行,全套四枚,包括“经济林”“四旁绿化”“飞播造林”和“厂矿绿化”4个主题。1990年3月12日,发行了包括“全民义务植树”“城市绿化美化”“建设绿色长城”和“林茂粮丰”等内容的绿化祖国特种邮票四枚。中国人民银行则分别于1991年3月12日和2003年3月10日发行相关内容的纪念币。清新的图案,明确的主题,让人于方寸之间重温栽树播绿的经历,呼唤绿色的记忆,也别有一番情致。
近年来,植树造林的实现方式不断更新:从直接参加种植树木,到以资代劳从事公益绿色宣传、认种认建绿地、认养古树名木、购买森林碳汇等,对义务植树的尽责形式更加灵活多样。比如,中国网络植树节公益活动于2009年3月启动,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力与互动功能,不仅让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得到更广泛便捷的传播,也让数十万网友在轻点鼠标间,参与到我国植被匮乏地区的造林活动中。上网捐植一棵树、一片林,随后,虚拟的树木将以实体的形式被种植到荒山,让远隔千山的人可以切实地奉献一份力量。
植树节的设立,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态文明的意识与观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也需要持久的努力。生机盎然、象征着希望的绿色是生命的原色,在这个绿色的节日里,让我们行动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