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威廉·福克纳作品小品之《八月之光》

威廉·福克纳作品小品之《八月之光》

作者: 寂静_沈阳 | 来源:发表于2017-11-24 23:05 被阅读0次
    《八月之光》

    这是一个残酷而又美丽的故事。

    上世纪30年代,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依然十分强烈,本书故事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是一个非婚生、有黑人血统的白人,尽管从外表看,他是一个地道的白人,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埋藏着一种自卑、一股怨恨。

    出生即沦为孤儿、后又被继父虐待的他,长大后性格叛逆,在一次与继父冲突、愤而杀掉继父之后,他逃往了一个新的城镇,幻想在那里开始新的生活。

    没有任何孩子是天生的问题少年,是不宽容的世界毁了他们。

    想开始新生活的克里斯默斯逃到了一个叫杰弗逊的小镇,并遇到了一名叫伯顿的庄园女主人同居下来,伯顿强烈的控制欲令他窒息,他最终杀死了爱人,再一次逃离了让他感到压抑的生活。

    克里斯默斯身上有黑人血脉的事早已被镇上的人察觉,愤怒的白人清教徒们怀着强烈的敌意对他展开疯狂的追捕,并于他濒死之际对他进行发泄性的凌虐。

    与这条悲剧主线交叉前行的是另一个让人温暖的“喜剧”故事:

    未婚先孕的丽娜逃离了家庭,来到杰弗逊镇寻找腹中孩子的生父,正巧赶上追凶事件,虽然最终并未找到那个不负责任的“丈夫”,但却收获了另一个男人的怜悯与爱情。

    福克纳在写这本书时,原计划起名叫《黑屋子》,本是想营造一种悲观、令人窒息的社会气氛来控诉可怕的种族歧视,但妻子偶然间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想法。

    就在八月初的一天黄昏,他坐在门廊上与妻子一起看着庭院的风景,妻子突然问道:“你有没有想到过,八月的光线跟一年里任何别的时候都不一样?

    妻子无心的一句话触动了福克纳,他回到办公桌前,将书名改为《八月之光》。

    后来有人问到这个书名的含义时,福克纳说到:“八月有那么几天,阳光柔和的圣灵降临……”

    正是这八月的阳光让福克纳为故事安排了一个温暖的结局,给人们留下了善良而美好的希望。

    福克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以美国南部密西西比州为故事背景,创造了“约克纳帕塔法世系”,由于国情不同,中国人似乎很难真正的去理解福克纳作品中那种深沉的社会意义,很多人(甚至福克纳的译者)都承认,福克纳的作品很难看下去。

    但《八月之光》是个例外。

    抛开故事本身和它的社会性,本书的文笔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

    书中对于人物、环境的描写极为精彩,运用了许多大胆的比喻与细腻的描写,让我们一起来从纯文学的角度欣赏一下:

    书的开头描写丽娜的老家:

    残垣断壁间、杂草丛生中兀自矗立的机轮已停止转动,一派令人惊诧、衰败刺目的景象:空膛的锅炉依旧茫然而倔强的支撑着锈迹斑斑、熄火的烟囱,俯视着田野里的树桩、无边的寂静和荒凉;久已无人耕种的土地经过绵绵秋雨的漫长浸润和春分时节暴风雨的侵蚀,渐渐被冲刷成红色沟渠。于是,这个即使在鼎盛时期都无法出现在邮局地名册上的村落便被人遗忘了。

    丽娜来到这里时,村里大约有五户人家,一条铁路,一个车站。每天会有一趟客货混编列车刺耳地呼啸着驶过村庄。火车看到挥动的红旗一般都会停下来,但它通常都会像鬼魅一样突然从荒凉的村庄中钻出来,像女妖一样哭号着,穿过像从珠串上遗落的珠子般大小的村庄。

    丽娜逃离村庄,独自上路后:

    此刻在她身后延伸着一条漫长而单调的道路,平静而没有任何变化。从早到晚,从晚到早,不断重复着。在通往前方的整条路上,她坐过的马车几乎一模一样,没有任何特色,慢吞吞的前行,车轮嘎吱嘎吱作响,马耳朵了无生机的耷拉着,就像古瓮上永不止步但又没有任何进展的画面

    牧师眼中的黄昏:

    他身后的房屋、书房都逐渐暗下来,他在等待那一瞬间,一切光线都将消失在天幕。暗夜来临,只剩下白天储存好能量的树叶和小草勉强的发出一丝丝微光。为被黑暗主宰的大地闪耀一丝光芒

    克里斯默斯穿过白人区:

    他继续往前走,静静地穿过白人住宅区,走过一盏又一盏的街灯,橡树和枫树叶浓密的阴影像斑驳的黑天鹅丝绒一样盖在他白色的衬衫上。在这条宽广空旷、浓影密布的街道上,他像一个幻影、一个幽灵,游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迷失了自我

    而当克里斯默斯走到黑人区的时候,则是另外一番情景:

    这看不到黑人,却弥漫着黑人在夏夜的气息和声音。他似乎被这些无形的声音包围了,他好像身在黑暗的深渊,被模糊不清的木屋和煤油灯包围着,于是街灯显得更加遥远,

    好像黑人的生活、黑人的气息混成了呼吸的空气,无数的声音、游走的身体和光线都开始一点一滴慢慢融合、流动,与此时凝重的夜色组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

    作者用两段环境和心理描写,形象描绘出克里斯默斯的心态以及社会的普遍认知:黑白混血儿即使从外貌上看是个白人,但只要有一点黑人的血统,就会被定义为黑人,受到歧视

    故事的结局,克里斯默斯倒在了血泊之中:

    躺在地上的克里斯默斯早已不能动弹,只是躺在那里,睁着眼,眼神空洞,只有残存的意识和嘴角的阴影。有好一阵子,他平静地抬起眼皮望着他们,他的眼神深不可测,让人无法忍受。接着,他的脸、他的身体,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轰然倒塌。撕裂的外衣下面,从胯和腰涌出黑色的血液,像呼吸一样畅快。苍白的身体喷出的血液如同火箭在上升中喷射出的火苗一样。

    克里斯默斯好像从这奔涌的黑泉上升起来一样,永远的钻进了他们能记忆。他们将无法摆脱他,不论是在多么宁静的山谷,还是在多么安宁的古溪边,或是在任何一个孩子光滑如镜的脸上,他们都想到昔日的灾难。这样的情景会一直存在,沉思静想,坚定不移,永不消退。

    本书中,大胆精彩的比喻和新颖奇特的描写手法比比皆是,只有通读此书,才能完全体会到这些令人拍案赞叹的精妙。

    读《八月之光》的想法,源于马尔克斯,马尔克斯在自传的《活着为了讲述》中,提到青年时期非常喜爱福克纳的作品,在陪母亲回老家卖房子的旅程中,读的就是《八月之光》。

    自己也很庆幸读到福克纳的第一部作品是《八月之光》,让我对福克纳的文采有了真实的认识,因为如果先读到的是最著名的《喧哗与骚动》,肯定不会再有兴趣去读他其他的作品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威廉·福克纳作品小品之《八月之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vsh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