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公元前586年犹大亡国。
南国犹大即将亡国,百姓颠沛流离,面对强大的巴比伦帝国,犹大和埃及结盟,面对先知耶利米的不断预言警告(服侍巴比伦人,余剩的人留在犹大),仍然按照人意(犹大不会亡国,逃往埃及)从君王到百姓,灵性荒凉,悖逆顽梗,最终不仅覆国还搭上了同盟国埃及一同归于巴比伦。
西底家是个软弱的王。

“约西亚的儿子西底家代替约雅敬的儿子哥尼雅为王,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立在犹大地作王的”耶37:1,这真是一个尴尬的境地,这个王是仇敌国巴比伦王所立的,可以想象这样一个王与本国将领权贵之间的张力有多大,果真他真是这样受辖制,可是这也仅仅是一个外部环境,这种张力看过权游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不算啥,终究他是不相信不顺服神明明白白的话语。西底家有两次与耶利米会面,让人似乎能看到一点希望,如若他真的敬畏神听先知的警戒,可以避免后面的流血事件和更多的颠沛流离。当先知的预言和他所期待的结果不一致时,他选择不听,这就失去了本来可以翻转的机会。有两件事让我对这个王有好感,都是对耶利米的援助,一是从约拿单的监狱中转移到护卫兵的院里并且每天取个饼给耶利米。二是听了太监古实人以伯米勒的建议把耶利米从淤泥牢房里提到护卫兵的院里。但这中间的一件事让我觉得这真是一个懦弱的王,我几乎可以把他想象成一个娘娘控的猥琐样!那就是首领让他治死耶利米时他说“他在你们手中,无论何事,王也不能与你们反对”这还是个王吗?!在心里都骂脏话了,活该后来被剜眼睛,谁让你有眼不识真神!(骂的真爽,就像我自己不是这样似的……哎,哎)
基大利是个有点蠢的省长
Sorry 犹大已经亡国,只能叫省长,剩下的一堆烂摊子,不是一个有些蠢的省长就能搞好的。他得像图下这位也许还有希望

也许他是个好的经济学家,但显然不是灵性敏感的好统治者,当约哈难告诉他王的大臣宗室以利沙码要杀他的时候竟然不相信。这中间也许有他对约哈难的不信任,也许有他别的考量,但总之我觉得这件事他是在事务繁忙中凭己意大意了,成为废墟的犹大国实在有太多事情要顾及了,要知道他是清楚神的心意, 使百姓归顺巴比伦。此时的他既没有求问神也没有求问先知,就这样在大刀阔斧的刚开始快速谢幕了。我只能把他当成一个不会思考人的动机也不懂逻辑学的典范了。
约哈难是个狂傲的人
本来他向基大利进言,并且杀了以利沙码,并且求问先知耶利米,我以为终于等到了合身心意那个领袖,没想到,没想到,已经安营伯利恒打算逃往埃及了!所以他召集各路人马来求问耶利米时,耶利米早就识破他的动机,他只是和以往的那些人一样,希望先知来按照他们希望的方向说预言,当耶利米将神的话再一次重申时,他就露出狂傲的嘴脸,不仅带走了所有人还强掳了耶利米。因为和残败不堪的亡国之城犹大相比,埃及实在富裕又美丽,他以为那里没有刀剑,没有饥饿,没有瘟疫,然而神明明的告诉他,如果去就会被这些所灭。最终只有少许听了耶利米话的人逃回犹大国免于在埃及的刀剑,瘟疫的击杀。其实这个场景不是一个特别的场景,稍微转化一下我们今天,我们常常都面临这样的环境:尤其是作为父母的选民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如同约哈难的选择一样(当然,约哈难是定意)。我们常常面临各样选择都愿意选择眼前更舒服的,使得我们外表看不出来像选民,里面更不像,所以常常用利甲族的例子来鼓励自己:尊他的道,守他的诫命,才能得他的祝福。从后面的事情中我们看到这些被带入埃及的犹大国民很快就被埃及的偶像风俗同化,这一点真真要注意到,历史上有太多太多被同化的民族,以至于后来的后代已经忘记或者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先祖和先祖的风俗,肉体上是这样,灵里,思想,意志,情感就更是这样。我常常想这也许是人类无法一直全面进步的原因,因为总是把最好的遗弃,反而继承次等的。OMG,想到这我需要甩掉一身冷汗,祈求那位在天地宇宙间掌权者的怜悯吧……。
有几句扎我心的经文结束一点读经的感慨,求主怜悯:你们列祖的恶行,犹大列王和他们后妃的恶行,你们自己和你们妻子的恶行,就是在犹大地、耶路撒冷街上所行的,你们都忘了吗? 到如今还没有懊悔,没有惧怕,没有遵行我在你们和你们列祖面前所设立的法度律例。“所以万军之耶和华-以色列的 神如此说:我必向你们变脸降灾,以致剪除犹大众人。 (耶利米书 44:9-11 和合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