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永军,这是我的“每天写一篇”文章、为自己赋能的第219篇。
《子张第十九篇》 第2篇: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孔子去世以后,子张在教学生,也就是继承了孔子精神,从事社会教育。
南怀瑾先生注解——这八个字很难。“执德不弘”,执就是抓住,譬如信仰就是抓住某一思想为中心。“德”是广义的,包括道德之德,真理。
我们普通一每个人都有这种德,譬如看见别人做好事,心里一定肃然起敬,看见人家有好画,心里也很欣赏,读书时感到书中的道理很对,也很开心。但是我们照着做了没有?没有,这就是“执德不弘”。
我们没有这样远大,我们也服从真理,看见好人好事也很钦佩,但是自己做起来,没有那么积极,不能发挥。
“信道不笃”的“道”并不只是宗教的“道”,包括一切真理。我们人生的体会,有时明明知道是这个道理,但到处理事情的时候,自己的个性、脾气一来,就不管道理了,这就是“信道不笃”,不踏实。
南怀瑾先生认为——上面这八个字,是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老实讲不但是普通人如此,有许多宗教徒也如此,他们对信仰应该是坚定,但据经验看来,有时候只好对他们付之一笑,常常发觉他们都是“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他不见得对那个宗教真正有认识、有信仰,像这种人教他得意也不可以,“焉能为有”,他得意就会得意忘形,忘记了自己。让他失意也不可以,“焉能为亡”!他又会失意忘形。
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建立一个人生观,自己没有中心思想,受环境的转变,有的人没事做时,会很痛苦,就是因为自己没有中心思想的修养,如果自己有中心思想而退休闲居,就没有关系,否则的话,闲居时就很可怜,这情形就是子张这个话,“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子张认为要做到“执德能弘,信道能笃。”自己有中心思想才可以。能处有处无,坦然自在。
杨伯峻先生【译文】子张说:“对于道德,行为不坚强,信仰不忠实,[这种人,]有他不为多,没他不为少。”
李里先生译文——子张说:实行德而不能发扬光大,信仰道而不能坚定不移,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有,怎么能算无呢?也就是说可有可无。
钱穆先生译文——子张说:“执德不能弘大,信道不能笃实,这样,怎好算他有?又怎好算他没有?”
比较各家,更赞同南怀瑾先生的注解更为深刻,生动。
网友评论